两岁半的小男孩很叛逆,该怎么办?
一、两岁半的小男孩很叛逆,该怎么办?
一、了解叛逆期
1.叛逆期的三个阶段
2-3岁 宝宝叛逆期
6-8岁 儿童叛逆期
14-16岁 青春叛逆期
二、儿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 自我意识增长
婴儿期的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对他来说,自己和母亲和世界是一体的。到两岁左右,孩子会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他会学习将自己和世界区分开,思考: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孩子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和成人不同,成人多通过思维去学习,孩子则通过实际的行动去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在成人看来就是“叛逆”的表现。
案例:隔壁的哥哥刚买了新的小汽车,妹妹也想玩,但哥哥一边大声说“这是我的”,一边躲着妹妹,不跟妹妹玩,无论妈妈怎么劝都不肯放手。
分析:这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成长现象,和自私没有任何关系,每个孩子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独立。
三、如何应对儿童叛逆期
1.父母如何看待叛逆期
“孩子到叛逆期了,没办法,只能慢慢熬”——这个观点大错特错。
“叛逆”是成人看到的表现,对孩子来说,这是她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同其他阶段相比没有任何不同,反而因为其重要性而应当特别重视。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表现,绝对不能用“熬”的心态,消极被动的等待时间自然过去,反而应当积极参与,帮助和引导孩子,使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二、人生有三个阶段,是哪三个?
2岁时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其叛逆行为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7岁左右时,则来到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在12到18岁阶段,是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这才是大家最常见与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2岁时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因为这时的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可是他们的语言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又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才显示出了“叛逆”的表现。此时家长该做的就是适当地引导和宽容,帮助其顺利发过宝宝叛逆期,以免对后天的性格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7岁时出现的第二个叛逆期,很多家长往往处理不好,这期间孩子的叛逆主要表现为拒绝、总是拒绝他人的帮忙。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这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觉醒,这个时候孩了开始有了对独立自主的渴望,通过对独立完成的事情来显示自己小小的权利欲望,他想看看自己究竟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改变。这个阶段是让孩了进步的一个良好时机,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出于善 意的保护而往往扼杀了孩子正在成长的独立能力。
12到18岁,是我们熟知的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表现是对抗。不管是家长有什么建 议,说什么,讲什么,总要唱反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持批 判的态度,担心自己不够突出。担心自己不够引人注目,担心外界忽略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产生这样的表现,主要原因是孩子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对抗,来证 明自己是对的,从而建立起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平 等地位。
三、我的孩子今年13岁了。他的性格特别的另类,很难管,请问我该怎么办?
现在的小孩子在这个时期都处于叛逆期,他们会从电视、媒体、网络与同学中模仿一些东西,一定要多与小孩子沟通,不要一味的用命令的语气和他讲话,这样的话,反弹会更大。其实13岁也不是小孩子了,有很多问题他们都可以明白了。一定要讲道理,当然不是家长所谓的那些大道理,而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去想。如果你们的家庭很温暖,你们有足够的沟通,你明白他在想什么,我想他的性格不会另类。
孩子也只是想要自己的世界,只要你融入进去了,你就会明白他并不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