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四季养生 >

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更新:2025-04-02 09:57编辑:bebe归类:四季养生人气:0

一、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1.每天早晚梳头,按摩面部5分钟。

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每晚热水泡脚,按摩脚心20分钟。

4.每天做颈部、腰部运动1~2次,每次5分钟,动作要慢。

5.每天做叩齿、提肛、深呼吸运动2次,每次5分钟。

6.每年做1次全面体检,必要时对重点器官定期检查。

7.定期做自我检查,一般每月1次。

心理疗法是缓解亚健康的关键

心理上的原因常成为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心理治疗成为亚健康治疗的关键。亚健康状态通过自我身心调节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心理平衡是保健最主要而且最重要的措施,其作用超过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就是抓住了走出亚健康的金钥匙。自古以来,健康老人都一样,每一个老人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勤快爽直、心地善良,甚至像一个“老顽童”,没有一个健康老人脾气暴躁,心胸狭窄,爱钻牛角尖。

要做到心理平衡,应该“以动养静”,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工作、学习之余,寄情于一技、一艺、一诗、一画、一花、一草,兴趣盎然,凝神定志。

要做到心理平衡,应该保持心情舒畅。民间谚语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要做到心理平衡,应该多想一些高兴的事,不要在过去“想不开”的思想圈子里打转转,应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你会豁然开朗。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要做到心理平衡,就要学会宽容。

要做到心理平衡,就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人不可贪心,贪心必有祸行。不能瞎攀比,人比人气死人,事比事生怄气。

要做到心理平衡,应该有一份孝心。孝敬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做到心理平衡,就要有仁爱之心。对世界充满爱心,对他人充满关心。

二、如何预防秋天疾病

秋天,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讲究秋令衣食住行的卫生,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宜穿素装薄衣。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地“冻冻”,可增强皮肤的耐寒力。中秋以后,气温降低,宜及时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凉感冒,胃病复发。

饮食方面:首先宜润。秋季以后,降雨少,空气干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肤涩等“燥症”,故应多饮开水、淡茶、菜汤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银耳、梨、柿子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功效。其次宜补。深秋季节,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补品易吸收藏纳,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此期间可适当多吃鸡肉、牛肉、猪肝、鱼肉以及大枣、莲子等。另外,秋季要注意饮食卫生。秋季室外凉爽,室内温热,最宜蚊蝇繁殖,苍蝇是肠炎、痢疾等疾病的传播体,人体吃了被蚊蝇污染的食物后极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居住方面:深秋季节,气候较冷,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入睡后腹部要盖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泻。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

活动方面:金秋时节,景色迷人,是人们户外活动、锻炼和旅游的黄金季节,早晨到公园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秋季气候凉爽,不冷不热,工作效果最佳,但也应避免长期超负荷劳动,经常加班加点,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带状疱疹、急性荨麻疹及其他旧病的复发。

秋冬来临,季节交替,气候多变,尤其是经常有冷空气来袭,大气环流的峰面活动频繁,是许多慢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市民应注意日常保健,预防疾病发生。

哮喘好发于10月,在夏秋交替之际,由于天气多变,草本花粉多,变态反应原食物多,过敏性哮喘的发作较多,支气管哮喘也容易复发。因此哮喘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结合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寒冷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大敌。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冷空气不断南下,常常出现气温骤降,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狭窄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减缓,血量减少,引起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急性心机梗塞、中风等疾病。因此在季节交替、冷空气来临时,应及时添衣保暖,适当进行御寒锻炼,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吸烟酗酒,不过度劳累。尤其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检查,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进入秋天,天气寒冷干燥,对于糖尿病人易受各种外感疾病侵袭,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人在秋季应注意饮食调节,适当增加营养,补充水分,提高自身抵抗能力。

此外,秋季气候多变也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便秘、小儿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干燥的气候还容易引发和加重慢性咽炎。因此改善环境、饮食卫生,加强自我防护十分重要。

秋季天气由暖转凉,热、燥、寒气候皆有,市民应高度重视防病保健,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调节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三、体质偏寒者有啥办法吗?

加强营养啊,不要吃补药啊,乱吃补药会让虚火上升啊,每天要锻炼,多喝水啊 多吃红罗卜增强免疫力啊

体格检查: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空调房间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

★易发问题:寒性体质的人因为血液循环不好,易受寒冷、潮湿伤害,引起关节、肌肉等组织的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冒而且反复不愈;消化功能减退,易腹泻、水肿、夜间多尿;生殖系统功能减退,白带比较多、月经经常推迟而且多有血块,易导致不孕、不育。

★性格:比较沉稳,具有大家闺秀的作风,冬天怕冷,夏天比较耐热。

★工作:适合需要严密思维和耐心的工作。 瘦身:适合以控制饮食来瘦身。

壮阳全方位

寒性体质的人体内阴气过盛,身体功能低下,怕冷、手脚凉、乏力,应当重点补阳气。中医认为肾主一身的阳气,脾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是能量的源泉。所以改善阳虚体质应重点调补脾肾。

衣:寒性体质人比较怕冷,是“春捂”的特别拥护者。即使在酷夏,也最好少吹冷气为上。

食:银杏、冬虫夏草、鹿茸、牛肉、红枣。

住:经常接触阳光,采自然之阳气,补人体阳气之不足。最好住在阳光明媚的房间,阴冷环境使身体热量散失过多,直接损耗阳气,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行:这类人偏于安静沉稳,体力活动过多时容易感觉疲劳。“动则生阳”,阳虚体质需增加运动,坚持快步行走是改善体质最简便的办法。

阳性体质体质热性体质体质阴虚

体格检查:体内营养物质不足,对全身的滋养功能减退而表现出“干燥”的特征:口渴,头发皮肤干枯起皱,尿少,便秘。而且还有虚热:四肢温热、怕热、舌苔多呈黄色、脸色红赤、情绪急躁。喜欢喝冷饮,进入冷气房间就备感舒适。

易发问题:热性体质人通常易流汗,所以一般都不会有水肿问题,但很容易因饮食过量,而出现便秘的情形,大量的宿便积存就变成小肚腩。阴虚体质的人内分泌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易产生心动过速、失眠、焦虑、高血 压、月经常提前来、小便量少而且颜色深黄。

性格:生性好动、贪玩,从小就坐不住;喜凉怕热,吃冷饮不论冬夏且消耗量惊人,却不太吃辛辣的东西;刚刚进入青春期就长了一脸的小痘痘。

工作:适合需要活力的开创性工作。

瘦身:增加运动。

滋阴全方位:阴虚的人阳气过盛,双手心、双脚心、心口烦热,两颧潮红、易出汗。阴虚体质关键在补阴,阴液充足,就可以滋养全身,抑制机能亢奋和“虚热”,应多选些养阴、生津、除虚热的饮食。

衣:这类人四肢温热,总比周围人穿得少,但不管怎样禁冻,肩背、胸、腹、这几个部位要保护好。

食:枸杞子、黑木耳、西瓜、芒果、龟鳖。

行:精力旺盛,不觉得累,需要的睡眠时间少。

性:因为精属阴,阴虚者应当护阴,而性生活过度可以伤精,所以要节制性生活。

女性:进补主题是滋阴。中医认为,津、液、汗、精、血等是人体的阴液,女性有月经、怀孕、生产、哺乳的特殊时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机体阴血的充养。如果阴血不足,必然影响身体机能而带来种种病痛。中医有“妇女以血为本”之说,所以女性进补基本只要想着怎样滋阴养血就行了。

男性:也可滋阴。本来补肾壮阳是男人的至爱,但壮阳并非都可以补肾,有时反而把肾弄得越来越虚。其实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补肾应当区别对待。肾阴虚需要滋阴者,头晕目眩、耳鸣、口干、脱发、遗精、面色发红。只有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阳痿早泄、腹泻、夜尿多才是阳虚。

下一篇:肝不好怎样保健? 上一篇:养肝的食物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