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何管理叛逆的学生?

更新:2025-04-01 00:57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如何管理叛逆的学生?

第一,教师可以给这些孩子们创设一个成功的环境。很多时候在大多数学生身上使用的奖励机制在那些叛逆的学生身上无法得到奏效,所以教师应该适当采用灵活应变的方法,改变环境,让正确的反应简单易行。

1、教室的布置

许多学生从丰富多采的教室中获益。但是有注意力问题的学生教室最好是有次序,有结构,有目的的。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室中尽量把可做课桌椅等摆放整齐,讲台收拾干净一些,板书可以整齐一些。

2、座位的安置

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以安排坐在一些按时完成作业、组织纪律性强且不爱和同学讲话的学生旁边。或者就坐在第一张。这个方法每个老师都用过,还是有一点效果的。

第二,与学生真诚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信任成为引导的前提。

我个人认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区别,就在于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多,因此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有些孩子在班主任面前是一副模样,在其他任课老师面前又会是另一副模样。让任课老师很是烦恼。其实跟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在上你课上的表现和纪律。书上有这么一则例子:布兰登做在位置上,兢兢业业地在印刷体字母的作业本上写了10分钟作业。汤姆森太太一直注意抓住机会表扬学生。她来到布兰登身边,轻轻地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弯下腰说:“布兰登,印刷体字母写得很好。”布兰登勃然大怒,他折段铅笔,并撕掉作业纸。在这个案例中,表扬是爆发的先兆。只有当接受表扬的人重视进行表扬时表扬才有意义。引导叛逆学生接受表扬的工作必须要循序渐进,它的前提是信任。信任是与叛逆学生建立关系的基础,而且信任绝不是上天赐予的,必须通过努力争取的。多多参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多关心孩子,可以有助于培养信任。

第三,让孩子明确行为规范,可以制定班规进行一定的约束力。

班主任要管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确实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关心不到位,那么制定班规,可以减轻一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只有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远离叛逆。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认识字,可以用一些故事引导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用加星,减星进行巩固。让孩子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第四, 家校联系的重要性

我觉得孩子叛逆家长的责任重大。虽然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但是我觉得孩子就象一株小树苗,是家长确认树苗已经长好根基后才交给我们老师教育的。 叛逆儿童的父母几乎总是在不经意间奖励子女的违规或叛逆行为。作为母亲的我对这句话,也深有感受。有时女儿做了大人认为不能做的事,作为大人会很紧张,连忙阻止,甚至还会叫到其他家庭成员过来看,甚至看到孩子调皮的笑,大人忍不住也会笑起来。这样孩子的便会更加变本加利的逆反起来。有时甚至用一些不好的行为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对所发生的行为高频率反应通常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种奖励。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和家长只能采取忽视的态度。课堂上我们也要明视这些行为,有时太注意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到我们只是忽视孩子的这种行为而不是孩子。

怎样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青少年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主逆反:如果教师家长在对待孩子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当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家长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合拍,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平时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不信任态度,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不顾及孩子当时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孩子的情感障碍,使孩子紧闭心扉,对家长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 6.禁果逆反: 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反射,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 7.归因逆反: 假如孩子了解大人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这就是归因逆反。 8.评定逆反: 这是一种因大人与孩子之间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向反应。大人在教育孩子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孩子产生这种逆反反应。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这是投射逆反。 那么家长与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逆反心理的孩子呢?具体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由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引起,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东西,他们就越想知道和得到,这时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在情感上交流的技巧。 2.由于做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采取专制的方法教育,而该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故意要显示自己的能耐,加上情绪不稳定,所以显示抗上的逆反心理。家长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决权,即使出了些差错也不要过多责怪。 3.多数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一旦和家长发生抵触,做家长的总喜欢摆出长辈的样子。采取高压政策,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升级,有的甚至出现说谎、逃学等不良行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彼此想法,对孩子说话要真诚、恳切。 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家长的只有通过亲切的心理交流和正确疏导,才能彻底矫正。 11--15岁是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孩子的心理状态发展得怎样,往往会影响将来性格的形成及健康发展,所以多听听讲座,真的是好处多多.相信通过这次的家教讲座活动,会为我市以后的家教工作奠定更好的教育引导基础,引起家长们的自我反思。

下一篇:班主任如何教育进入青春期的男孩 上一篇:我孩子厌学叛逆,送到哪所青少年特训教育学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