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13岁的孩子叛逆期该如何教育

更新:2025-03-31 17:26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13岁的孩子叛逆期该如何教育

提起叛逆期,绝大部分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头疼”,青春叛逆期对孩子的管教成了无数家长心中的痛。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父母抱怨他们13岁的孩子,有多难管教。

13岁的孩子叛逆期该如何教育

1、不和孩子争吵,不为难孩子。处在叛逆期的男孩,他们会变得脾气非常的暴躁,他们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经常会表现的无助,焦虑,孤独等等。觉得没有人可以懂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父母必须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种情形。

2、下放权利,给孩子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

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3、给孩子发言权,让孩子有辩解的机会。很多家长总是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学校更同学总有说不完的话,连上课也偷偷聊天,可到了家里怎么就跟一个闷葫芦似的一言不发呢?因为孩子想说话的时候,你总是告诉孩子“那么小的年纪,哪来这么多废话”。

因为你在冤枉孩子的时候,孩子想替自己解释,可你却十分严厉的说“你还敢狡辩,看我不打死你!”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人看,给孩子应有的发言权,这一点是作为父母最基本的素养。

4、舒缓压力,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学习压力,却不会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情况,繁重的学习作业,考试名次排名,只知道要求孩子要考上好的学校,却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孩子们的压力不比家长小,精神压力过大没有适当的放松的话,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3岁的孩子叛逆的原因

1、通过叛逆寻求自我“同一性”,同一性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通俗点说,就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未来目标是什么的感觉。这个阶段也是孩子极其想要追求独立和自主的时期。

然而,青春期孩子往往在学校被校规、老师管得严格,回到家又要面对父母的束缚,就很容易激起他们内心的“叛逆”。那么,厌学正是他们叛逆寻求自我和独立的通道之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觉得厌学逃学,就是在突破学校和家庭管教自己的牢笼,就是自己走向独立和自我同一性的道路。

2、自强不息,对于父母的管教,叛逆期的孩子最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认为自己哪里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都能做得好,但有时就会对父母的管教感到厌烦,所以,想要做这些事情,叛逆期的孩子内心的想法和观念就极少,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他们会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定位。

3、父母老是发火,每个人都有情绪。当孩子成为初中生,往往会迎来第一个青春期。在这个阶段里,他们思维变得敏锐,如果引导的方式不对,就会让初中生变得敏感起来。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爱发火的父母,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其实,孩子希望家长,能够心平气和地交流。

13岁的孩子叛逆期的表现

破坏性强,不少孩子通过摔东西,乱写乱画,砸东西抒发不良情绪,甚至一部分有暴力倾向,一言不合就动手,说脏话。

不听话,反抗情绪强烈。特别是对家长、老师的话很抵触,同一件事叮嘱几次就会让他不耐烦,一句批评就能引起怒火。通常不会按照他人的意见行事。

小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

小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

小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让孩子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所在,孩子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共同努力让孩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吧。下面跟大家分享小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

小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1 一、如何应对儿童的叛逆期

1、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会不满,一般会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孩子。其实,此时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进行沟通。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2、切勿过分保护孩子

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3、信任孩子

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4、隐藏教育目的 千万别翻旧账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比如孩子说要买高档衣服,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而应开启沟通的大门,好好与孩子交流。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地提出要求。

二、孩子叛逆期的原因

1、自我意识增长

婴儿期的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对他来说,自己和母亲和世界是一体的。到两岁左右,孩子会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他会学习将自己和世界区分开,思考: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2、探索“我”的力量

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后,必然会对“我”的能力感到好奇。因此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由于破坏比建设更容易,而孩子能力不够,因此孩子通常是通过破坏性行为来判断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建设性行为。同时,由于孩子语言能力尚不发达,还不懂得通过语言来社交,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并且会非常乐于观察他的攻击所带来的效果,以此判断他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对他人的影响。

3、矛盾的亲子关系

孩子在自我意识成长的过程中,必将经过一个矛盾的阶段:一方面,他渴望独立,摆脱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对父母有着依赖。这种矛盾的状况会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离开,同时又会不断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父母唱反调。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尚未真正建立,在独立和依赖之前来回游荡。在孩子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这一现象还会不断反复,孩子未来究竟能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父母的态度是这场拉锯战的关键因素。

4、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则

当孩子开始区分世界和自己是不同的,孩子就会对世界是什么感到好奇。这种好奇已经超过了婴儿时期“认知世界”的阶段,而进入了“为什么”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化身“问题孩子”,每天会问出无数个“为什么”,这是孩子在学习各个事物背后的规律。

5、不懂得辨别与处理情绪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接触外界越多,各种“意外”情况越多,孩子的情绪也越来越多样。但情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善于具象思维的孩子难以理解抽象的'东西。他们会对这些心理变化感到迷茫、害怕、抗拒,而由于年龄所限,只会通过哭闹这种单一渠道来宣泄。在成人看来,孩子的表现就像歇斯底里的无理取闹。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当无条件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帮助和引导孩子认识各种不同的情绪,并教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

三、孩子叛逆期的表现

1、破坏性强

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2、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战规则和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冲突,易动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小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2 1、别用威胁的句式

叛逆期的宝宝喜欢跟大人对着干,比如你想带宝宝出门,天气冷你想让他多穿一件衣服,但是宝宝死活不愿意穿。“如果你不把衣服穿上,我们就不出门了!”对宝宝说这样的话,他就会闹脾气大吵大哭,更加不愿意穿衣服,结果门也出不成了。

“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给你买玩具。”

“如果你不把饭吃了,你就别想吃零食了。”

……

“如果你不……我就不……”这样的逻辑,小孩子很难理解清楚的,而且会让他有被威胁的感觉,反而会引起宝宝反抗妈妈的心理,这样就起不了好的沟通效果了。

如果你对宝宝说:“宝宝,穿上衣服,我们就出发了!”“吃完饭我们就可以吃草莓了。”宝宝就会很爽快地回答:“好!”

2、少说“不”

不要总是跟孩子反复地啰嗦你不要这样、你不能那样,直接告诉他你希望他做什么,“宝宝,把你的玩具收到柜子里,过来跟妈妈一起读绘本。”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难以做决定,如果你问他一个问题,他会回答你“行”,过一会儿又说“不行”,所以别说“把衣服穿上好不好”这样的话,不然你会很容易就收到一个“我不”的回答。直接问他:“你想穿这件蓝色的衣服,还是这件黄色的?”这样他就不得不做出选择了。

3、关注宝宝的情绪

有时候家长觉得宝宝总是闹脾气,烦得很,“为什么你总是不肯听我的话!”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处理不好孩子的问题,就反过来觉得孩子跟自己的期待怎么差距那么大,别人的孩子怎么那么乖,自家的孩子怎么那么烦人?

宝宝并不总是无理取闹的,当他发现自己的意愿总是被大人刻意忽略时,只好通过反抗和哭闹的方法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了。想让宝宝听话,先解决宝宝的情绪问题吧,只有感觉自己被理解了,宝宝才会听你的。

4、转移注意力

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的,当宝宝的意见跟家长的意见有矛盾时,不需要跟宝宝对着干,只要利用这个特点,就可以很容易解决问题了。

比如,宝宝喜欢玩沙子,还喜欢用手抓起沙子抛洒,弄得衣服上、头发上全是沙子。你担心宝宝会被沙子伤到眼,想把他拉开,他肯定不愿意;告诉他别用手抓,他也肯定不听。这时候如果你给他一个铲子和小桶,教他用铲子把沙子铲进桶里,这样他肯定会高高兴兴地开始用铲子玩沙子了。

5、“不理睬”战略

有时候宝宝故意调皮,搞出大动作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总是把桌子上的东西往地上丢,把自己的玩具到处乱撒,如果家长情绪激动,大声责备他,他反而会越来劲:“我这样做妈妈会有那么大的反应,真好玩!”

这时候采取“不理睬”战略会更有效,让孩子自己闹,别搭理他。看到大人没反应,宝宝自然就会觉得没趣了。过后家长再找机会跟他讲道理,慢慢进行教育。

下一篇:宝宝2岁半了,现在特别叛逆,现在我该怎么教孩子 上一篇:叛逆期的男孩子该怎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