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青春期孩子为何叛逆?

更新:2025-03-31 05:57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青春期孩子为何叛逆?

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会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出现叛逆行为等。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

青春期心理特征

★独立性增强。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心理上“锁”。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二、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

卓卷教育专家认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就会快速发展,并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可以自己作主了。实际这是好事,是孩子独立的前兆。但是父母们却总把他们当成是小孩,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这自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另外还有孩子的全理要求受挫,比如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去打乒乓球、滑冰、下棋等,这本是合理的做法,是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但是于由父母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总认为在浪费时间,因此合理要求受挫,对父母不满,出现逆反心理。

有时他们与父母的观念有差异,此时如果父母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就会使矛盾激化,导致孩更加叛逆。

三、孩子处于叛逆期怎么办

孩子之所以青春期会叛逆,原因是老师、父母用种种规矩约束、管教年轻人。如果老师、父母放弃了管教,那还叛逆什么呢?

最好就是适当地引导,多听听孩子的想法,首先认可孩子,然后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即使人和人、朋友之间,也避免争论和深入的对话,彼此保持距离。个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人人都有自己与他人隔绝的独立空间。过去我们熟悉的朋友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产生的苦恼、思索、互相商量、互相辩论、互相鼓励等等,都越来越少,为了“互相尊重”。

青春期的时候,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叛逆。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觉得孩子太幼稚、太冲动了,都想纠正孩子的行为。公众号“心理公开课”有篇文章说,其实,孩子在青春期的行为特点,和他们大脑以及身体激素的分泌有关系,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

我们看看这个青春期孩子的大脑是什么样的。

第一,这时候孩子的大脑是过度理性的。我们有个脑区叫做大脑额叶,和智力有很密切的关系,对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的大脑额叶还没发育好,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情绪管理能力也不太行。遇到事情的时候,大脑会强调正面的部分,忽略可能出现的负面后果。比如,有个男生躲在学校的厕所里抽烟,被老师发现的几率是10%。当一个人过度理性的时候,他会觉得10%是个很低的几率。如果其他男生也这么做,他就会觉得自己这么做,老师肯定发现不了。所以青少年不是说不知道某个事情的后果是什么,而是他觉得这种后果不太可能出现,就不去考虑后果了。很多人把青少年不理性的行为看成是冲动,其实正好相反,他们是过度理性。

第二,青少年的大脑还会预设敌意。因为在青春期的时候,大脑情绪系统也比人生其他阶段更活跃。曾经有一个实验,研究人员给成年人和青少年看同样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面无表情。成年人都觉得照片里的人很正常,没有善意,也没有恶意,但很多青少年却说这个人不友好。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被激怒,就是因为大脑预设了敌意。哪怕他感觉到一点点敌意,都可能发起很强烈的对抗,因为他容易过度解读别人的情绪。所以,有时候父母或者老师批评他们的时候,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语气或者态度不太好,青少年就会十分抵触。

第三,青少年叛逆和他们身体的激素水平也有关系。在青春期,一个人身体里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会降到最低。这两种神经激素会让人兴奋和快乐,所以很多青少年会觉得不快乐,觉得生活很无聊。但是通过摇滚、踢球、冒险等方式,可以刺激他们身体中多巴胺的分泌。所以,很多青少年会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或者进行一些很叛逆的行为,就是因为只有这么做,他们才能获得快乐的感觉。

了解了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再看看家长要怎么和他们相处。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建立积极的关系。因为从上面的特点来看,如果管教太严,可能他们反抗的越强烈。这时候,家长最该做的就是帮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这是青少年疏导情绪最有效的方式。朋友、家长和导师,都能给这个时期的孩子提供很多支持和帮助。

其次,不要和孩子直接发生冲突。如果孩子对你态度不好,别和他计较,如果你被影响了,和他吵架,批评他,一定会让冲突升级,后果可能更严重。你在孩子心理的权威地位也会下降。如果冲突发生了,你可以等90秒,这段时间可以让人的情绪平息下去。然后你再问问孩子,他感觉是什么。当他描述自己感受的时候,脑部前额皮质就会被激活,这样就可以安抚他的情绪了。等他的愤怒平息了,你们就可以理性对话了。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看似叛逆的行为,其实和他们大脑以及身体激素的分泌有关系,家长应该对孩子多一些理解,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和他们对话,这才是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正确姿势。

下一篇: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进行沟通,达到共识? 上一篇:孩子叛逆期要怎么管教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