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一、湿热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湿热:
指一种病邪。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致病可分别引致脾胃、肝胆及下焦大肠、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的病证。
不要管是寒湿还是湿热,用艾灸都会除湿这一点是肯定的。寒湿也有湿、湿热也有湿,先除湿,在除湿的过程中,解决寒和热的问题。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并不矛盾,艾灸是调整阴阳平衡的,既然不平衡了,那么艾灸调整,就没有错误。
艾灸是扶正治疗,所有的治疗都应该是过犹不及。我的治疗原则是见好就收,当您的疾病治疗到觉得很好的时候,就可以隔三差五巩固治疗。
你艾灸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试试吧!
二、肝胆艾灸的专业知识
艾灸具有温通的作用,还具有调理脏腑的作用,虽为湿热体质,但是从湿热的病因机制来讲,属于脾虚为本,运湿不能,久而化热。运用艾灸的温通调理作用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湿热问题。
灸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引起的一切病症。
2、补中益气,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治疗久泻、久痢、遗尿、脱肛、崩漏、阴挻,以及气血虚弱引起的虚脱等病症。
3、拔毒消肿,散结止痛:艾灸有拔毒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用于乳痈初起、瘰疬、疖肿疮疡、毒虫咬伤及疮肿未化脓者。
4、保健强身,预防疾病:艾灸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作用。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可以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5、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等。
6、温肾壮阳,祛腐生肌: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萎、早泄,及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三、化湿泄热 六大调理法则 改善湿热体质
六、【经络治疗】
湿热体质的人时不时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改善小便发黄,烦躁不安。因为烦躁不安导致失眠,全身的肌肉酸痛,尤其是颈肩部的肌肉特别酸疼的时候。
改善湿热体质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拔罐,浑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个大包袱一样,很舒服。这种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去改善体质,甚至可以不用去吃药。用刮痧的方法去湿热也挺好的。
四、我是湿热体质,平时比较晚睡,有点便秘,体形比较瘦,脾胃不好,昨天中午灸了药艾,主要灸了腰肾部的
听我说,便秘呢,最主要的,是坐寝有规律知道么,人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没规律他受不了,不要一觉睡到中午(当然是夸张,就是说睡觉要有规律性),只要你身体有规律了,你大便以后自然也会有规律,知道吗?听我的没错,但是也不是说几天遵循规律就会好起来的,要坚持,坚持半个月左右,你就能看见效果了,别嫌长,坏习惯容易养成好习惯不容易养成,这是自古的道理,另外,不能熬夜,这个严令禁止哦,最后建议你多吃水果,每天定量吃,别太多也别太少,要多喝水,我就每天中午一个苹果,上午下午2杯水左右,这样慢慢的,你就能变好了,啊。。楼主加油,坚持就是胜利。 哦。。。对了。。。那个碧生源常润茶,有用,能解一时之苦,但不是长久之计哦
五、湿热体质针灸用吗
可以的。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中医针灸帮助排湿
1、肺俞穴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对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2、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
3、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4、丰隆、三阴交、内庭、足三里
如果拔火罐,可以选择丰隆、中脘、内庭、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这样的顺序。
5、去湿要穴“曲泉”
曲泉-曲泉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膕窝方向直刺1~1.5寸,如觉针下有搏动感时,应停止刺入,以免损伤动脉。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脾经湿热背部的主要穴位为:
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肠腧、三焦腧。
大椎:位于督脉上。为治疗痘痘、泄热的重要穴位。在后中正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头摸后颈,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为一个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颈部活动。刮痧2分钟,力度稍重。
大杼:膀胱经。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腧:膀胱经。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焦腧:膀胱经。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腧:膀胱经。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部最细的地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然后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