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关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

更新:2025-03-30 06:41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关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青少年叛逆期有些什么表现

现在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一来,是这个时期所必然拥有的心理过程;二来,现在社会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导致叛逆的心理更加厉害。 青少年逐渐拥有对现代人与社会的矛盾,逃避心理,不能与显示妥协的心态,更是充满了许多对人生的价值,幸福的含义,世界观,价值观的讨论。他们在成长的矛盾中问:逃避自己讨厌的的东西,追求带来快乐的事物,到底有什么错?确实没有什么错,但是,只有面对现实,并且要不断告诉自己怎么做有意义,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现实和梦想,选择哪一个呢?在选择梦想中受到的挫折导致愿望的不断膨胀,与周围事物,家长,学校的抵触使得叛逆心理的不断加深。 这便养成了多少想和别人反着干的心理。 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一个人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但同时,每个人又必须通过他人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当我们认为别人肯定、认识的人并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也许一直在笑,但真正的我一直在哭泣呢……,如果是这样,心中会产生莫大的恐惧感,反射为一种不依从的行为。 每个人心中存在独立思想、个人爱好、以及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如隐私)或者是希望鄙人理解而又的不到理解的领域,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法、测量事物的尺度。我们也许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误解、心与心之间没有障碍的世界中。青少年的那种希望被认同,被完全理解的心理更甚,然而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也许我们需要寻求解决叛逆的方法,但有些事情并不是都可以解决的。没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只有用自己有限的尺度去观察、衡量、理解世界,因而没有人能真正全面、完整地了解现、了解他人,这是人类智慧中虚妄的一面,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黑暗的地方。青少年在这中不理解中成长,不理解他人也不被理解,也许逆反心理是其中的突破口。但假如人们能够换一种角度来观察世界,客观全面地对待他人,对他人的恐惧、不安和逃避就会减少,如果能够这样,就能走出原来封闭、狭隘的世界,发现一个全新的环境。但这只是一个可能性。 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一种心灵补完的过程。不论社会,教育界,家庭,少年自己都应该正确认识它。

三、孩子的叛逆时期在多大,都有什么反应,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孩子的叛逆期一般有两个阶段,小时候3岁到5岁,还有就是青春期11岁到17岁左右。

表现主要是: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教育;结成同龄群体,寻找“知音”和“朋友”;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向社会挑战等。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所以要多加引导:当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的时候,作为父母应及时和孩子沟通,帮他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不要对他的行为泼冷水,也不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要多给孩子一份爱心和宽容。

作为孩子,经常会有失败的经历和由此带来的烦恼。做父母的,在孩子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是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最好方法。

挫折和犯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犯错时责骂他。这种做法即使是为了帮助孩子,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或因害怕受到责备再也不敢冒险,失去了学习求新的热情与胆量;或产生逆反心理,变得反叛、易怒。如果父母这时能给孩子鼓励,启发孩子从失败的实践中增长经验,确立自信,孩子便会健康成长。作为一个好父母要懂得:在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帮助和爱心。

四、孩子青春期叛逆有什么行为表现家长该怎么办

青春叛逆,是很正常的现象,标志着孩子有少年开始成长为青年,开始走入成年人的序列,标志着他思想、思维独立性的形成。如果是过度的,背离了原则性的叛逆反应,预示着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或者是溺爱,或者是过于严厉,都会促使孩子在青春期,产生更强烈的叛逆反应。在这时候,才想办法已经是晚了。补救的方法,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交朋友,以平等的姿态与他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沟通,说教已经不管用了,而且还会起副作用。通过平等的沟通,让孩子知道,世间最爱你的还是父母,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唯一不计代价帮助你的人,还是爹娘。自己的未来自己把握,但是不能忽视长辈的助力。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一块大石头很碍事,男孩想把它搬开,怎奈力气太小,急的哇哇大哭,父亲听到了,出来问他,“你为什么哭啊”,男孩说“我用尽全部的力气都搬不开这块石头”,父亲又问“你真的用尽了全部的力气了吗?”,男孩说我真的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父亲说“不对,你并没有用尽全部的力气,你为什么不向我求助呢?我也是你可以借用的力量啊。”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言而喻,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大家都为共同的未来而努力,才能建设好这个家。孩子长大了,也要成家,但是也离不开现在的家,只能是壮大了这个家,父母永远是坚实的后盾。需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

下一篇:为什么青春期会叛逆 上一篇: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极强,感觉已经趋近于病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