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痰湿与湿热

更新:2025-03-28 22:41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痰湿与湿热

从症状上来讲,痰湿体质的偏胖者居多,腹部的肉堆积较多;多数人都有肿眼泡的现象,下眼睑比上眼睑明显;皮肤爱出油;嘴巴黏腻的还爱犯困,生活中总感觉头重脚轻,自我感觉非常懒惰;小便的性状也稍显浑浊,泡沫多。大便则表现得非常黏腻;痰湿体质的人性格温和,一般不会有比较激烈的情绪变化;难以适应梅雨季节及潮湿的环境。

湿热体质有很多和痰湿体质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湿热体质的患者,体型有偏胖者,也有消瘦者,皮肤也爱出油,但是也爱长痘痘。把你的感觉不是痰湿体质患者的年龄,而是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比起痰湿体质的人群燥结。性格也不是痰湿体质的人群一样温和,而是急躁易怒。

二、痰热和痰湿有什么区别

痰热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指导意见:痰湿体质者大多肥胖,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并且食量大。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包菜、山药、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槟榔、佛手、栗子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柚子、枇杷、砂糖等。此外,杏仁霜、莲藕粉、茯苓饼对该体质者是不错的食补选择。

三、中医辨别,我是痰湿体质还是湿热体质

阴虚燥热 肝郁痰於

四、什么是痰热体质

应该是 湿热体质吧?还有就是痰湿体质 湿热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多因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所致。

特征:形体偏胖;性格多急躁易怒;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筋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量多;脉象多见滑数;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

体质分析:湿热泛于肌肤,则见形体偏胖,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口干;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则身重困倦;热灼血络,则眼筋红赤;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湿热循肝经下注,则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湿热郁于肝胆则性格急躁易怒,易患黄疸、火热等病症;湿热郁于肌肤则易患疮疖;湿热内盛之体,对潮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湿热质的调养

很多嗜酒的人常在过度饮酒后出现鼻周红,鼻头有粉刺,有人甚至被称为“酒渣鼻”。这类人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筋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这些症状都是湿热质的典型特征。

【调体方法】

饮食调理:湿热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宜食用清利化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赤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体质内热较盛者,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对于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品和饮品宜少食和少饮。

药物调养:分消湿浊,清泻伏火。代表方为泻黄散、泻青丸、甘露消毒丹等,常用药物有藿香、山栀、石膏、甘草、防风、龙胆草、当归、茵陈、大黄、羌活、苦参、地骨皮、贝母、石斛、茯苓、泽泻等。热者清之,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香燥,常食绿豆、冬瓜汤及瓜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调。

【调体要点】

宣疏化湿以散热:根据“火郁发之”之理,可于泻火解毒之剂加用藿香、防风、茵陈、白芷等品,宣疏清化。

通利化湿以泄热:根据渗湿于热下之理,在清热化湿同时佐以通利之白茅根、木通、竹叶、薏苡仁,使热从下泄。

下一篇:我不喜欢喝茶,可一定要喝的话,喝什么茶好呢? 上一篇:湿热跟热气上火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