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虚,脾肾不好,怎么食疗?
一、气血虚,脾肾不好,怎么食疗?
肾虚宜食物品 肾虚者宜吃下列食物。 芝麻 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 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豇豆 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 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牛骨髓 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 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狗肉 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 食之最宜。”下元虚者,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是也。 羊骨 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饮膳正要》认为:“ 腰膝无力怕冷,筋骨挛痛者,最宜食之。 猪肾 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 宜常食之。 淡菜 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补肾, 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 干贝 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中也说它能“滋真阴”,实则指滋补肾阴之义。 鲈鱼 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 ”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称桑果。性寒,味甘,有补肝、益肾、滋阴的作用。如《 尤其是肾阴不足者,食之最宜。 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 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 栗子 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 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胡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肺止喘,又能补肾固精,还能润肠通便。 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等症。” 山药 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 宜常食之。 豇豆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和健脾的双重作用。如《本草纲目》记载:“ 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对肾虚小便频数者亦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 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冬虫夏草 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 鸡肉或鸭肉,甚至新鲜胎盘等共炖,成为补益食品,更为有益。 杜仲 性温,味甘微辛,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肾虚所致的腰脊酸疼、 益肾故也。” 何首乌 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明· 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海参 性温,味咸,质地虽阴柔,但能补肾之阳气,为肾阴肾阳双补之品。 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它“滋阴,健阳”。故凡肾虚之人,皆宜食之。 海马 性温,味甘,能补肾壮阳,故凡肾阳不足之人,皆宜食之, 可用海马研细,每次1~2克,黄酒送服,1日2~3次。 虾子 性温,味甘咸,入肾经,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凡因肾气虚弱、 捣和为丸,黄酒送服,每服3~6克,1日2次。” 此外,肾虚者还宜服食龟肉、鸽肉、猪肉、甲鱼、蛤蚧、莲子、
二、气血两亏,脾肾偏阳虚,吃什么中药调
病情分析:
你好!应该说气血两亏与脾肾阳虚,都是属于身体虚弱性的病症,病人多有体虚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药物可用中成药人参归脾丸与桂附地黄丸来共同调理试试。
三、气血虚、肾虚的人吃什么能补
气血两虚主要表现:月经量少色淡或经后淋漓日久,面色萎黄无华,少气无力,精神怠倦,头昏,心悸,脉细,舌淡苔白等。中成药 八珍颗粒 十全大补丸 气血不好怎么调理啊? 补气药:人参:独参汤:人参5-10克,切成薄片,隔水炖30分钟取汁服用。适用于气虚乏力、倦怠食少、气短喘促、心悸失眠 年老体弱,或身体虚弱者。 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食用人参,但这并不表示人参有毒 但对有些人而言,人参的确会导致失眠、紧张、胸痛或腹泻。 太子参::参斛茶:太子参15克、石斛10克、五味子6克 上药切碎,共研粗末,用白开水泡后服用。适用于热病伤阴、 口干烦渴、胃阴不足、以及老人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等。 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或油腻食物。 党参:党参大枣汤:党参30克,大枣20枚,水煎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神疲乏力、饮食减少、心悸气短、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 服用党参时,不宜同食茶叶,萝卜等。 补血药: 当归:当归补血汤:当归6克,黄芪30克,水煎药服用。适用于气血两虚、形体虚弱、肌肉消瘦、头昏眩晕、病后体弱、产后血虚等。 肺虚内热,肝火偏旺者不宜服用。 何首乌:首乌枸杞汤:何首乌12克、杜仲10克,水煎服用 适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眼花,休膝酸痛等。 不宜同食茶叶、萝卜等物,以免影响药效。 阿胶:补肺阿胶汤:阿胶10克(熔化),马兜铃。牛蒡各 6克、杏仁9克、糯米12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适用于肺虚火盛、咳嗽气喘、咽燥痰少,或痰中带血等。 外感发热,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补阴药: 女贞子:女贞桑葚煎:女贞子12克、桑葚15克、何首乌 12克、旱莲草10克,水煎服用。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晕 目眩、须发早白等。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不宜服用。 西洋参:洋参汤:西洋参5克,切成薄片,置于杯中用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隔水蒸30分钟,连渣服用。适用于阴虚发热、肺虚久咳、虚火牙痛、口渴津少。提高免疫力等。 体质虚寒,虚脱肢冷者不宜服用。但虚脱肢冷者可用红参 百合:百合鸡子黄汤:百合15克,鸡子黄1枚,冰糖适量。先将百合浸1宿,除去白沫和水,用清水煎煮,加鸡子黄搅匀再煮,放冰糖调味,就可服食。适用于病后精神恍惚、心悸不宁、神经性呕吐等。 外感发热,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补阳药: 枸杞子:枸杞菊花酒:枸杞子500克、甘菊花20克、枸杞子100克、曲250克、糯米7500克,将前三味煮烂,连汁和糯米如常法酿酒。酒熟后压去糟,收贮备用。日服2次每次1-2小盅。适用于虚劳精损、阳痿遗精、肾虚消渴、腰痛疼痛、足膝酸软、头晕目暗、视物核模糊、迎风流泪等。 外感发热,脾虚泄泻,性机能亢进者不宜服用。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酒:冬虫夏草15克,白酒500克,浸泡7天后服用。日服2次,每次10-20毫升。适用于病后体虚、食少乏力、健忘失眠等。 外感发热,肺热咯血者不宜服用。 杜仲:补肾壮腰汤:杜仲12克,川断10克,桑寄生12克 补骨脂、怀牛膝各10克,水煎服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足膝软弱、小便清长等。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