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

更新:2025-03-26 06:41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

气滞血瘀:疼痛性质为胀痛,窜痛,攻痛,疼痛部位不固定 气虚血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有刺痛,痛处固定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神疲乏力 气不摄血:出血,血溢脉外 气随血脱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二、气滞血淤有哪些症状,怎么办?

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 红斑、水疱大多消退或干涸结痂脱落,但疼痛仍然不止,以至影响睡眠,精神不佳,舌质紫暗,苔白,脉弦。

【当归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鲜果30克,当归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气,养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剂,可连用数日。

【茉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红糖适量。

制法: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频饮。

【柴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三、常见的异常脉象有哪些?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2)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3)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5)滑脉

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6)涩脉

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多属精亏、血少、气滞、血瘀,常见于贫血、失血、产后及血瘀等疾患。

(7)弦脉

脉挺直而长,如按弓弦,有劲有弹力,脉管的硬度大。主气郁,肝胆病证及痛证。常见于外感少阳证,肝病,胆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各种疼痛病证。

(8)紧脉

脉来绷急,应指有力,如绳索绞转,脉的张力大,脉跳有力。主寒证,痛证及宿食。见于外感风寒、剧痛等。

(9)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洪脉(附大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大脉:脉形大而无来盛去衰之势,多是病势进展之象,所谓大则病进(大而有力),也主正虚(大而无力)。

(11)细脉(小脉)

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证(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小脉也即细脉,主病与细脉同。

(12)促脉

脉来急数,时而一

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13)结脉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14)代脉

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四、脉象之浮、沉、滑、数是怎么回事

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和波动的幅度等。根据这些征象分出的脉象有数十种之多,较常用的有“二十八脉”。临床上往往见到两种以上脉象的综合,如浮数、沉细而迟等。脉象虽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必须结合其他诊法,全面分析。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下一篇:中医谈:什么是阴虚火旺? 上一篇:如何去除寒湿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