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治疗气滞血瘀需要吃什么中药来调理?

更新:2025-03-25 22:41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你好,气结血瘀

1、主证

积块增大,按之觉硬,痛而不移,或时有寒热,形体日渐消瘦,体倦乏力,或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女子或见月事不下,面色不华,舌青紫,脉弦滑。

2.证候分析

积成日久,气结不行,脉络阻滞,血瘀日甚,故积块增大而变硬,痛处不移。

气结血瘀,营卫失和,故时有寒热往来。

气机不利,血瘀成积,渐致血少气衰,中气不足,脾失健运,则纳少便溏。

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肌肤,所以形体日益消瘦,体倦,面色不华。

舌青紫为瘀。脉弦滑,为血虚肝旺之象。

女子如积在胞宫,则月事不下,亦有因血衰而经闭的。

3.治疗

通瘀行气,兼调脾胃,攻补兼施。

4.方药

膈下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化瘀,并有香附、乌药、延胡入血行气以止痛,使气行则血行,以助去瘀之力;并可加入川楝子、三棱、莪术之类。

如积块坚硬作痛,可合用《金匮》鳖甲煎丸以化瘀软坚。

以上二方,可与六君子汤间服,以补益脾胃之气,为攻补兼施之法。

附方:

一、[膈下逐瘀汤]

1、组成:

五灵脂(炒)9g、当归9g、川芎6g、桃仁(研如泥)9g、丹皮6g、赤芍6g、乌药6g、延胡索3g、甘草9g、香附3g、红花9g、枳壳5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4、[主治]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气滞血瘀体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情绪、饮食、年龄、环境、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

(1)情绪抑郁、紧张,性格内向,有不顺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

(2)嗜食油腻、甜食,血脂过高,或饮食过咸,或饮水不足,均能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3)气虚、阳虚体质,推动功能减退,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或瘀积;

(4)生活环境寒冷,血管长期痉挛,血行迟缓或凝滞于微血管;

(5)缺少运动锻炼,心肌收缩力减弱,气血运行迟缓;

(6)近代研究发现,各种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郁血、水肿、粘连,或病理产物停积于局部,影响气血运行。

可以参考一下?si=3

下一篇:肝气滞血淤吃什么药 上一篇:我体质气虚质(兼有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该怎么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