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都觉得是苦的,为什么?
一、吃什么都觉得是苦的,为什么?
你好,口苦是中医的肝胆湿热的典型表现,此外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都可能出现口苦。建议你服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此外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肥腻等食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
二、丝瓜苦的能吃吗
丝瓜味苦的诱因大致有三:(1)品种自身遗传;(2)环境条件突变;(3)栽培管理矢控
苦味物质是一种葡萄甙,并有两种异物体,丝瓜的苦味源于葫芦素C,正因为丝瓜植物体内含有这种叫葫芦素C的物质才有苦味,这种物质不仅存于植物体内,而且存在于丝瓜果实的表皮内,葫芦素C一般靠近果梗部分,其苦味较浓,果肉一般没有苦味。带有苦味的植株与不带苦味的杂交,子代果实是苦的。
野生的丝瓜体内通常含有一种很苦的物质叫糖甙,糖甙可以防止其它动物吃掉他的种子,从而大大有利于后代的繁殖。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劳动人民慢慢学会了栽培丝瓜。在长期人工选择下,丝瓜渐渐向人需要的方向不断发展,苦味物质渐渐消失。但是也有很多丝瓜的瓜柄处还残留少许的葡萄糖甙,所以尝起来会很苦。
有些丝瓜并不是长柄端处苦,而是整条瓜都特别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生物的演化方向有两种,一种是向前发展被称为进化,这就是生物进化的主流。生物也会向反方向发展,称为返祖现象。某个植株又恢复了许多合成葡萄糖甙的能力。由于天气变化阴晴不定,营养供给不良,遭遇虫害或丝瓜藤受损伤等,易产生苦丝瓜。
苦丝瓜是能够遗传的,把苦丝瓜的种子种下去,过不了多久长出的丝瓜也一定是苦的,并且几代后还是苦的。这是由于植物的各种不同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丝瓜的苦味也是由其中一对基因控制的,并且很易表现(显性基因),因此只要苦味基因存在丝瓜便一定有苦味。基因是可以遗传的。
所以结论是可以吃的
三、苦味是种什么味道?
苦是味觉的一种,黄连、苦瓜是苦味的。苦也是一种情绪反应,“辛苦”、“苦况”等指难以忍受的景况、纳闷的感觉。苦是佛教思想中的一项重要概念。
现代医学的看法
苦是味觉的一种。
苦味不是由单纯的某一类化学物质所引起,但会造成苦味的几乎是有机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含氮的长链有机化合物,二是生物碱。其中生物碱常被医学上用作药物,例如奎宁(Quinine)、番木虌碱(Strychnine)、尼古丁、咖啡因、藜芦素、毛果芸香碱、阿托品、古柯碱、吗啡等。
有些物质,例如糖精(Saccharin),尝起来先有一点甜味,后来却转变为苦味,因此受到部分人的排斥。
当味道太苦时,通常会使人或动物排斥这种食物。许多致命的植物所含的毒素属于生物碱,会引起强烈的苦味。因此,苦味无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保护生命的角色。以奎宁来说,引起苦味的最低浓度是0.000008M,因此人类对苦味味觉特别敏感,苦味的阈值如此低,在保护作用上是很重要。
藏医的看法
苦是药物的六味之一。药物来源于五元,即土、水、火、风、空。土是药物生长的本源,水是药物生长的汁液,火是药物生长的热源,风是药物生长的动力,空是药物生长的空间,五大元素缺其一则药物无法生长。由于五大元素的成分多寡不同,而产生了药物的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其中,水与风偏盛则生出苦味药,例如山豆根、秦艽、唐古特乌头、兔耳草、小檗皮、獐牙菜等。
一般而言,具有苦味的药物,其功能有开胃、驱虫、止渴、清热、解毒、开窍、收敛等作用,主要医治食欲不振、虫病、口干烦渴、中毒、痳疯病、晕眩、瘟病、呕吐、赤巴病、乳房炎症、声音嘶哑等。
服用过量则会诱发体倦无力、隆病、培根病等。
药物服后,与胃火相遇,会被三种胃火依次消化。首先被能碎培根磨碎,其次被能化赤巴消化,最后被伴火隆分离为精华与糟粕。其中,苦味、辛味、涩味的药物在后期消化后,转化为苦味,而能医治培根病与赤巴病。
佛教的看法
主条目:受苦
佛陀的教法是在教人如何“离苦得乐”。
苦是四圣谛中的第一圣谛。苦谛的意思并不是说“生命是痛苦”,而是“知道痛苦”,即是知道自我是不稳定、没有本质的。集谛是痛苦的成因,苦起于无明,即人们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没有痛苦的。灭谛是痛苦的止息,即人们的痛苦并非真实存在。道谛是佛陀所开的处方,能让痛苦消失。
苦,意谓著苦难、不满或痛苦。心生不满是因心兜圈子,兜得无始无终,思想连续不断,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因而有如是烦恼。思想被不满唤起,同时也与不满一模一样,经常重复的感到生活当中缺了什么,总是有些地方不太对、不太够,因此老是想要弥补缺陷、整顿现状,以便多得到一点安乐。持续奋斗和心事重重是很令人烦恼与痛苦的。人享乐时,害怕失去乐,而努力求取更多的乐,或试图把乐保住;人受苦时,想逃离苦;人又一直感到不满,而使一切的活动无不始终含有不满和痛苦的成分。
四、吃东西没有味道,苦,怎么回事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均可出现口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