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春捂说法对吗
一、秋冬春捂说法对吗
说错了。是“春捂秋冻”。
人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春秋季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冷暖交替的过渡季节,初春阳气初生,但阴寒未尽,所以天气时冷时热,变化快且明显。养生学家认为,这个时期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生发。
就整个春季的气候来看,其特点表现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常常可见的情况是,早晨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或许阳光明媚,气温升高,而到了下午则可能寒流突袭,气温骤降。所以衣服要随时增减,同时注意毛衣不宜脱得过早。
孙思邈指出,春天穿衣不宜太少,否则易感邪而患伤寒、霍乱、食滞、头痛等病证。《摄生消息论》亦指出,由于春季天气寒暖不一,衣服不宜一下脱减太多,尤其是老年人应注意,他们往往气虚而肌腠疏松,最易被风寒邪气所侵。老年人在春天应时常备有夹衣,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
秋季是由夏入冬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降低,特别是“白露”之后,北风吹来,驱散了暑气,天气变凉。晚秋的温差变化,不如春季大,大致每隔4~5天日平均气温下降1℃,而且一日之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小。这样的天气虽凉而未寒,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以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春捂秋冻”是前人在长期养生防病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这是就一般正常气候变化条件下而言,且“捂”和“冻”也应是有限度的,在气候异常变化时,或因人的体质不一时,应采取因时因人制宜的方法作相应的调整。
二、春季养生有什么妙招
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天冷,到了春天,人就和植物一样开始复苏,可春天正是各种病毒活跃的时候,加上春天时寒气还没有完全散去,人也就很容易患病。所以,在穿衣上中医讲究养生防病应当“春捂”。 中医专家介绍,“春捂”也就是着重于保暖,而“春捂”的时期应该是在早春,一般从三月初到四月中旬。“捂”的程度也应当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决定增减衣物,一般来说,“春捂”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随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对婴幼儿、老人和孕产妇更为重要,“老病号”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捂得过多也不好。如果衣物穿得过多,捂得过厚、过紧,不仅不利于肌体御寒,而且还会限制活动。 睡:睡个午觉防春困 经过漫漫寒冬,人体阳气消耗不少。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感到非常困乏。如果出现“春困”现象,就要注意自我调节。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肝火上扰容易影响脾胃功能,从而为消化道疾病敞开大门。同时不要因为“春困”而睡懒觉,应适应春季,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其次,克服春困可从饮食调理入手补气、补阳。中医讲究“春夏补阳,秋冬补阴”,而补阳药补不如食补。专家认为,春季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红枣煮粥可补脾气不足,多食龙眼肉也可补脾气,多食枸杞、乌鸡等可补肾气不足,这些饮食疗法都可缓解春困现象。 行:开春运动有“良方”
三、春天如何养生啊?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所以要去雅涛美容做一些养肝的美容养生项目,比如说十二经络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