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脾胃虚弱的症状?

更新:2025-03-22 12:38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脾胃虚弱的症状?

胃为后天之本,如果你有胃炎,胃口闷,不爱吃,大便腻,胃脘疼等等,都是脾胃不好的症状。

脾虚胃弱,啥也不敢吃,啥也吃不多,啥也不爱吃。拉屎不是窜稀,就是拉不下来。一个个面黄肌瘦,要不就是虚胖,都像要死的样,还口臭。

人瘦干巴,胃口差,大便不好,门牙疼,体热脸红腹胀气,胃酸烧心难入睡,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基本上是没有舒服的。自己还说自己有火,天天喝王老吉,结果要么于事无补,要么一泻千里。其实人瘦,胃口差,腹胀胃酸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脾胃的问题。

总的说来,它就是在身体的正前面。足阳明胃经主管一身气血的输送,是富贵脉,什么叫富贵脉?就是它主管丰满富态,富贵光鲜,就像广告里边说的白里透红,与众不同。但是现在这种白里透红、与众不同是少数了。很多小孩都不是这样。这条经脉一出问题,脸上就不再光滑,而面黑,人就开始枯萎瘦弱,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人就长的开始不那么美丽了。开始慢慢往黄脸婆靠近,男的也开始变黄变黑。这就像蜡烛,蜡烛比较粗壮,蜡烛的油比较多,它才有光亮。

人也是这样。如果通过这些经脉输送上来的气比较少,经脉被卡住了,那么人就会没有那么美丽。嘴唇薄,鼻子小,乳房小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因为足阳明胃经环绕着嘴唇,也经过乳房这些地方,人的胸肌不发达,乳房小,很大程度上就和足阳明胃经有关系。这条经脉出问题,人就会长得干巴巴的,身子也不挺拔,让别人看着不好看,自己也感觉难受。进一步的问题就是嘴唇老爱起皮,腿在正前面就有一些鱼鳞皮,胃口也不好,会出现胃胀、胃热、烧心、脐周痛、拉肚子、打嗝胀气等等。

二、宝宝脾虚积食怎么调理

吃的不好营养不良,吃得太好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每天大鱼大肉,各种零食,孩子们常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而且容易患积食症,影响小儿的健康发育,那么小儿积食该如何调理呢?听听专家的意见。

小儿积食,中医也称“积滞”,是指孩子饮食没有节制,导致停滞中脘、食积不化,引起的一种脾胃病。饮食不规律,吃饭习惯不好,吃一会儿玩一会儿,或 者遇到爱吃的东西暴饮暴食等,都是造成积食的常见原因。除了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不适,孩子积e799bee5baa6e58685e5aeb食还时常出现睡眠不踏实,睡觉时身子不停翻动、磨牙,口 臭,手心脚心发热,皮肤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发现孩子积食后,首先应迅速减少孩子的饮食量,比如平时每顿饭吃一个馒头,此时可减为每餐吃半个。同时适当配合一些食疗方,如糖炒山楂、白萝卜粥 等。另外,积食是“标”,真正的问题往往是“脾虚”,脾虚的孩子更容易积食。因此,平常可适当给孩子补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栗子、小米、红枣等,少 吃生冷食物、避免着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穴位按摩和推拿手法对小儿积食效果良好,且方法简单易行,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操作。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推下七节骨:“七节骨”是从第四腰椎到尾骨末端的一条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地直推即可。

2.补脾经:将孩子的拇指微屈,操作者用自己的右手拇指从孩子指尖沿拇指外侧(桡侧)缘推向指根,或用拇指反复旋推孩子拇指指肚的螺纹面。

3.清大肠:从孩子虎口开始,沿食指外缘(桡侧)推到指端;

4.清胃经:操作者左手握住孩子拇指,右手拇指从孩子拇指手掌面的第2节推向指根。

以上各动作每次重复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症状轻重适当增减次数。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涂抹双手,以免损伤孩子皮肤;按摩力度适中,不要太大、太猛;饭后半小时内不可进行推拿按摩。

食疗方

【糖炒山楂】取红糖适量,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适当食用。

【白萝卜粥】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三、吃什么东西消气的?

(1)胀气大部分是饮食所引起的,首先必须改变饮食习惯: 吃东西时,细嚼慢咽,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撑。 建议少食多餐。

(2)平时避免喝碳酸饮料,口香糖,并且最好不要用吸管喝饮料,因为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气体的摄入。

(3)少吃含有果糖或是山梨醇(糖)的食物或甜点,因为这也是产气的元凶。 豆类食品一定要煮到熟烂了再吃,因为太硬的豆子,不但不好消化还容易造成胀气。 有些人对某种食物特别容易产气或是胀气,就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避开某些特定的食物。 饭后不要一直闷坐在沙发上,可以起身走一走,洗个碗,或是散个步,温和轻缓的运动都有助于帮助消化。

腹胀之人忌食下列食品[9]:

番薯 又称山芋、红薯,虽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但食之过多会引起腹胀或加重腹胀。正如《纲目拾遗》中指出:"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古人这一经验得到今人认同,据研究,番薯中含有气化酶,所以,吃多了会引起腹胀,故患有腹胀者应当忌之。

糯米 能补中益气,若制作成糯米糕则难以消化,凡腹胀之人应当忌之。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指出:"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脘腹作胀的病人尤忌。

蚕豆 性平,味甘,虽有补中益气,健脾快胃的作用,但多食难以消化,在消化道中容易产生大量气体,所以,《本经逢原》中早有告诫:"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现代研究证实:蚕豆中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肠道中不能产生分解这两种糖的酶,这些糖通过肠道到结肠后,在结肠内受到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厌氧细菌使之发酵而导致腹胀多屁。

菱角 生食能消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能益气健脾,但腹胀之人皆当忌食。唐代食医孟诜早就告诫:"菱实多食令人腹胀满。"《本草衍义》认为这是由于"食生菱多则难化,是亦性冷。"

栗子 能健脾养胃,但多食则难以消化,尤其是腹胀之人,当暂缓食之。唐。孟诜曾说:"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本草衍义》也认为"生者难化,熟者滞气隔食"。清。王孟英告诫"痞满忌之",凡腹胀之人,无论生栗或熟栗,均应忌食。

黄豆 凡腹胀之人,皆当忌食炒黄豆或煮黄豆。《本草纲目》中说:"多食壅气"。《本草求真》亦云:"……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壅气动嗽之弊。"据研究,这是由于黄豆中含有棉子糖、鼠李糖等物质。即使是熟的豆制品也当忌食少食,否则不易消化,更加脘腹胀满。

芋头 腹胀之人,暂不宜食。这是因为多食容易在肠内产生气体,加剧腹胀。正如《本草衍义》所说:"多食滞气困脾。"清。王孟英也告诫:"消渴宜餐,胀满勿食。"

莲子 性平,味甘涩,莲子生吃宜选择鲜嫩者。《随息居饮食谱》说:"鲜者甘平,干者甘温。"但多食伤脾胃,如《本草拾遗》中指出:"生则胀人腹。"凡中满痞胀者忌食之,正如清。王孟英所言:"气郁痞胀,食不运化皆忌之。"

龙眼 肉果肉甘甜,滋腻黏糯,食之不易消化,故腹胀之人应忌之。对此,《本草汇言》中就说:"甘温而润,恐有滞气。"《药品化义》也告诫:"甘甜助火,亦能作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砂糖 有赤砂糖与白砂糖之分,均属甘甜之物,腹胀之人皆忌食之。正如《本草求真》所言:"味甘主缓、主壅,有恋膈胀满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本草从新》中又明确告诫:"中满者勿服。"正因如此,凡腹胀患者对大枣、饴糖、蜂蜜、甘草等,也皆当忌食。

黄芪 功在补气,故气虚者宜之,气实者当忌。凡体质壮实的食积气滞腹胀者,切忌服食。正如《医学入门》所言"气盛者禁用"。《本草经疏》也说:"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

羊肉 清代食医王孟英曾有告诫,认为"胀满忌食",并说:"多食动气生热。"更不可与南瓜同食,否则"令人壅气发病"。所以,腹胀之人忌食为妥。

鸡蛋 根据民众经验,鸡蛋不宜多吃,尤其是腹胀之人,更当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曾说:"多食动风阻气,……痞满、肝郁,皆不可食。"《本草汇言》也认为:"胸中有宿食积滞未清者,勿宜用。"此处"胸中"当以"腹中"来理解,也就是说,食积腹胀者勿食鸡蛋。

大枣 又称红枣。其性甘润膏凝,滋腻壅滞,无论腹胀胃胀,或满腹胀痛者,均当忌食,它有阻碍气机之弊。正如《医学入门》中所说:"心下痞,中满呕吐者忌之。"《饮食须知》也告诫:"中满者勿食。"

人参 性温,味甘苦,能大补元气。但无论是气滞腹胀或是食积胀满,皆当忌之。因为人参补气,误食之会使气机更加壅滞,加重腹胀症情。当然,若属气虚腹胀,即中医所谓的虚胀,又另当别论。

黄精 古人视之为养生延年之物。但黄精甘平柔润滋腻,正如《本草便读》所言:"黄精,为滋腻之品,久服令人不饥,若脾胃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得配本草》则明确告诫:"气滞者禁用。"《中药大辞典》亦说:"痞满气滞者忌服。"凡腹部痞满作胀者切忌。

此外,腹胀之人还应忌吃甘薯、甜瓜、芡实、南瓜、荔枝、饴糖、蜂蜜、豆制品、洋葱、韭菜、大蒜、辣椒、白术、甘草等。

 

下一篇:气血不足该怎么补 上一篇:黄褐斑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去除?有的朋友能帮忙告诉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