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如何控制血糖 四大生活细节要做好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我们的食物加工愈发精细,却导致了饮食结构趋向不合理。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催生了诸如糖尿病这样的“富贵病”。据最新统计,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位居世界第二,且患者数量每天都在以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该如何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有效控制血糖,远离糖尿病呢?
如果你希望避免加入糖尿病大军,或者渴望摆脱终生服药及注射胰岛素的命运,以下建议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要素1:饮食调整。
医生普遍建议糖尿病患者减少快餐和精加工食品的摄入,转而选择高纤维或全麦食品,以降低饮食中的总糖量,并帮助平缓血糖波动。同时,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摄入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减少脂肪摄入同样重要,因为高脂肪,尤其是高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会削弱机体的葡萄糖耐受性,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要素2:体重管理。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体重超重的问题。事实上,超重甚至可能导致健康人出现糖尿病前期综合症。特别是腹部肥胖会显著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通过减肥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锻炼不仅有助于燃烧体脂,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要素3:戒烟限酒。
对于健康人来说,适量饮酒可能有助于改善葡萄糖耐受性。然而,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酒可能会降低葡萄糖耐受性,并增加眼部病变和神经受损的风险。同时,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脏损伤、心脏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且病情更易恶化。因此,戒烟限酒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要素4:血糖自我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被广泛倡导,如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疾病治疗进程,从而长期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小贴士:你的血糖正常吗?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通常在3.3~6.1mmol/L之间,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维持在10.0mmol/L以下(最多不超过11.1mmol/L),而餐后2小时则应回到正常的7.8mmol/L以下。了解并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