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湿热体质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

更新:2025-03-21 10:08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湿热体质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

诱发湿疹的原因较多,食物、药物等都可能成为湿疹的致敏源,所以湿疹的治疗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辨证论治。确定自己是不是患上湿疹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症状,湿疹的主要特点是:

(1)瘙痒性:其特点是持续性瘙痒,依靠分散注意力也无法解决,安静下来时,瘙痒会加剧,形成阵发性加剧、持续性瘙痒的状态。(2)多形性:湿疹表现出的皮疹是多形态的,可分为原发疹与继发疹。原发疹中有丘疹、水泡等,继发疹中有糜烂、渗出等。

湿疹的主要病因是湿热血毒,所以在治疗应偏于清湿热、血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主任姚春海介绍说,皮肤科常用的中成药同仁堂的皮肤病血毒丸,来源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经验方,用药多,作用范围广,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除湿、止痒的作用,很适合湿疹的治疗。

一些人是典型的湿热体质,容易得湿疹,湿热体质的表现主要有: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大便燥结或黏滞。这些人是湿疹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二、湿热体质有什么特征?如何调养?

湿热是中医常说的一种人体特质,湿热的人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果你的体质天生湿热的话,可以通过怎样的后天调理来慢慢纠正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傅英杰教授针对湿热体质,传授给我们的养生秘诀。
1. 湿热体质的特征: 湿热体质的人,比较影响外形,口干、苦、嗅, 面垢、黄暗、油腻、唇红齿黄, 眼有沉淀物,易生痤疮、发红、脓包;有体味,汗味,便粘,异味大,难闻,小便黄深;妇女白带偏多,偏黄,外阴骚痒,异味,舌象红苔黄;神:神情急躁易怒。
2. 形成原因:1.此种体质也有先天因素。 2.男士烟酒,熬夜,----生活方式,加之滋补不当或过度,会加重不良症状;3.长期情绪压抑;4. 肝炎病毒携带者;会出现浊象。5. 肝胆疏泄不好,长期生活在湿热的环境下,个人处于亚健康状况;外形浊,6.滋补不当;症状,湿热,急性皮炎,体味,痤疮,尿道感染,皮肤得痹症,得黄疸,易出现筋骨疲劳。给人的感觉都是浊象。
3. 易困扰得疾病:1.脂溢性皮炎,2.体味,3.带下,4.泌尿系统疾病,5.皮肤出疱,6.癣症,7.黄疸,8.筋骨疲劳感。
4. 对治措施:1.截断产生疾病的源头,2.清二便,适当清热利湿。
5. 饮食事项 :少吃甜食,甘甜饮料,少吃辛辣,少吃肥甘厚味(生湿热,大不过酒)。 常喝绿茶,花茶,冬瓜,丝瓜,赤小豆。
6. 生活起居: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要接受一种后果--病是自家生。 忌熬夜,熬夜要伤肝胆,避潮湿,买房子,尽量不要买底层的,稍高为宜。
7. 方药简介: 湿热体质是一种过渡性的体质,主要是青壮年易得,到了老年以后,易生阴虚或阳虚气虚体质。需清热解毒--但这些药不够平和,偏寒凉,故药中即止 ;但过于寒凉易转为阴虚体质,或者气虚体质。 藿香,淡竹,鸡骨草,甘草,车前草等,君泰口服液,清热抑湿口服液。
8. 养生原则: 四季保养。冬季不能大量跟风,大量进补,尽量穿天然棉丝制品的内衣。
9. 经络理疗: 刮痧,拔罐,治肩颈酸痛,奏效,没有指定的穴位。  

VV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还希望您能在答案上点击[采纳]【√原创√能解决】 您将鼓励我们继续

 更好的为其它QQ网友解答!深表感谢!祝您愉快

三、湿热体质有哪些症状?

100% 湿热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因此,不宜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湿热质者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五志过极,易于化火,情志过极,或暗耗阴血,或助火生热,易于加重湿热质的偏倾,故应节制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学会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保持稳定的心态。

如何改善湿热体质?我们自己平常可以做些什么呢?

湿热质的人群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力量训练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力量训练在健身教练指导下,可采用杠铃阻力负荷方法进行锻炼。气功六字诀中的“呼”、“嘻”字诀,也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四、如何判断是湿寒还是湿热呢?

你是湿热。湿热型体质的鉴定

1、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2、常有表现: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病时上述征象加重; 3、舌象检测:舌质偏红怠黄腻; 4、脉象检测:脉象多见滑数; 5、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6、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 7、易患疾病: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湿热的治疗

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鲜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蓄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下一篇:肝郁气滞、气血两虚吃什么药. 上一篇:艾灸怎样才是补怎样才是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