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美容美体 >

练太极拳膝关节疼痛怎么办?

更新:2025-03-20 21:54编辑:bebe归类:美容美体人气:0

一、练太极拳膝关节疼痛怎么办?

1、在练太极拳之前,先做一些准备活动,活动活动各个关节,抻抻胳膊、踢踢腿,做做下蹲、让膝关节左右、内外划圈这些动作,久而久之。关节的活动度就灵活了,疼痛就会消失;

2、补钙,45岁以上的人开始出现骨质疏松,应及时补充,建议口服钙尔奇D,多晒太阳,每天保持户外运动2个小时以上;

3、如果局部红肿疼痛、功能障碍的话,可能是退行性骨关节病,包括骨刺形成、关节腔积液等,应及时到医院骨科就诊,急性期应限制活动,使炎症消除、积液吸收,关节腔内注射额玻璃酸钠,润滑关节腔;

4、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但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逞强而过度活动,造成关节肌肉拉伤,适得其反。

二、怎样练太极拳蹬脚

你好,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对蹬脚讲述很详细到位,转来与君共享。

蹬脚是太极拳中难度较大的动作之一,不是短时间里能练好的。为了练好这个动作,除了每天多坚持演练几遍太极拳之外,最好每天早上都做一些辅助性的练习,比如:1、前踢腿,可以左右交替进行,踢得越高越好;2、前后劈腿下压,左右交替,压得越低越好,最好能做到胯下触地;3、单脚站立,一腿磕在前方矮墙或横木上,腿绷直,做身体前后晃动的压腿动作,两腿交互练习;4、左右弓步压腿,压腿时,上身保持正直。做这些辅助练习时,要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用力由轻到重,动作振幅由小到大,练习次数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练习中务必注意安全,谨防肌肉和筋骨扭伤。当练到腰腿有力了,蹬出的腿相对高了,站立的腿稳固了,腰板正直了,右蹬腿(或左右踢腿)的动作就会改善多了。

蹬脚站不稳,这是根基不稳的典型表现。拳经上说:“练拳不站桩,等于吃饭没有仓。”太极拳的动作就是在马步的架式上进行锻炼的,没有扎实的马步桩基础,是无法进行套路演练的。习拳时全身放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是练拳时重心下沉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尤其是蹬腿时容易犯抬肩挺胸的毛病,而抬肩挺胸就会导致气血向上涌,肌肉紧张。自然就站不稳了。打拳之前先小跑热热身,压压腿,然后站桩。等筋骨柔软有力的时候,蹬腿才能是轻而易举。

太极拳本身是内家拳,并不要讲究腿一定踢多高,腰弯的多么深。杨澄浦在《太极拳十要》里只说要讲究虚领顶劲,虚实变换,涵胸拨背,松腰,从来没听见哪位真正的太极拳师说太极拳踢腿蹬腿一定要腿能过腰。前人说过:腰、裆、腿是太极拳的发动机。传统太极拳要求腿不过腰;国标太极拳的全部运动员都将腿法练成了芭蕾舞的脚,全都过腰:如蹬脚都成了朝天蹬,更可怕的是,比赛时,裁判们都以哪个运动员的腿起得高与否来定分。 最好的毁灭不是扼杀而是变异,而且还是以推广发扬的名义变异。我认为:要自自在在的打拳,不要给自己找不舒服。

[引用]

三、练太极拳出汗是正常现象吗?

贵州兴义市钟国繁问: 我在练习太极拳后,周身大汗淋漓,头皮发痒,请问这是练功的正常反应吗?还有,站马步时,膝盖发酸,有胀感,坚持的时间不长,请问这是气未打通,还是有风湿病?请老师能否讲述一下站马步的要领。崔仲三答:练习太极拳时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特别是在三伏天练拳,更容易出汗。太极拳是一种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周身运动.尽管动作非常轻柔缓慢,但是,也要消耗一定的体力,运动量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出汗是非常正常的。出汗的多少,一是与运动量有关,二是与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关,三还与气温有关。我认为只要您在练拳以后,神清气爽,不觉得疲劳,夜里睡眠好,第二天仍然精神饱满,这样的运动量就比较合适,即便是出汗多一些,也无关紧要。如果打完拳后,身体感到疲倦,第二天还感到疲劳,那么就是运动量大了,就要降低运动量。还有,在夏天练拳,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当然,身体过于虚弱,也会造成在运动中大量出汗,这就需要到医院看看,检查检查。 站马步桩时,人体的膝关节是受力最重的部位。站马步桩首先要做好热身运动,把周身的关节活动开,然后再进行马步桩的练习。站马步桩的要领有如下几点:一是大腿和小腿接近垂直.大腿和躯干也近似垂直;二是周身放松,气沉丹田;三是膝盖不要超过脚尖。练习马步桩,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对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都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至于练习时间的长短,要因人而异,要以不过度加重膝关节的负担,不损害膝关节韧带肌肉为原则进行锻炼.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站马步桩后,膝关节有酸胀的感觉是正常现象,随着练功时间增长,腿部功力的增强,坚持的时间会逐步增长的。

四、太极拳如何做到周身放松?

歌谣

曰:“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它充分说明,放松是演练太极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演练太极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这是太极拳难练的一点,也是衡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但从当前情况看,不少演练者对此还认识不清,做得不够,有的动作拘谨,面红耳赤;有的周身紧张,架子绷得生硬;也有的只知练拳,还不懂什么叫放松、为什么要放松等。因此,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练好太极拳是十分必要的。现就个人体会谈点看法,诚请拳友指正。

一、放松的含义和作用

放松,就是演练时心情轻松愉快,无任何紧张情绪或压力;肢体的各个关节、器官及肌肉、韧带等松弛、舒展。特别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尽量以骨酪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动作轻灵柔和,从容自如,含蓄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但不能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放松是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二、怎样才能做到全身放松

第一.要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第四,要动作轻灵。“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扑腾扑腾”的响。

第五,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第六,要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武极堂太极服 样式多

质量好

下一篇:控制热量不运动可以减肥吗?我讨厌运动! 上一篇:深蹲的标准动作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