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春凉秋!!!
一、捂春凉秋!!!
夏天过后是秋天,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外界的热气是变低了,但是人体内的热气并没有变低,其还会停留在夏天的那种状态一段时间,然后慢慢的散热,最后达到内外的同步。
所以,刚入秋天时,最好不要去捂,那样很不利于体内热气的散发,如果体内热气得不到充分的散发,就会积於在体内,伤阴化燥,到冬天的时候就会形成内热的病症。
就如同果农收藏苹果,秋天摘下来的苹果是不能捂的,也不能马上入窖和入冷库,而是要把苹果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搁置到冬初,等苹果的热气散发完后再入窖入库,否则苹果就很容易腐烂。其实,大自然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人体与苹果虽然样子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
中医角度来看,就人体来说,秋初很怕邪气客表,那会造成表被封盖,导致人体内的余热无法顺利散发,很容易得热性疾病。所以,在晾秋的同时,还要多注意加强自身卫气的锻炼,在散发清理自身余热得同时,还要防止外界邪气的客表。
明白了“晾秋”的道理,“捂春”就不需再去多说了吧。
(仅供参考)
二、从生物学上讲,春捂秋冻的目的
谚语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摄氏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e5a48de588b67a686964616f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春捂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秋冻
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
春暖后应换春装
三、为什么说要春捂秋冻?
春天寒气尚未退尽,容易着凉受冻。
秋季天气虽凉,但不透骨,让人身体多接受一下气温的变化,适应一下气候的温差,以便抵御更寒冷的天气。
四、春捂秋冻是好是坏?
好的啊,因为两个季节之间转换,人体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在夏天到来之前的春季,让自己先适应暖热,就要捂着……秋天为了适应冬天的到来,就要让自己冻一下,所以是好的……要不然一下子不好适应,身体会有不适应的反应……
所以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