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两性养生 >

蛏子肉里面的那团黑色东西能吃吗?

更新:2025-03-19 11:38编辑:bebe归类:两性养生人气:0

一、蛏子肉里面的那团黑色东西能吃吗?

1、蛏子腹腔内脏呈黑色,只要吐净了沙子,其内脏可以吃。

2、蛏子的清洗妙招:

买蛏子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营造海水的环境。然后在盆中放几根筷子,将装满蛏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让蛏子呼吸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到盆底,悬在中间的蛏子再吸进来的水是干净的。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东会有很多。吐好沙的蛏子用淡盐水反复的搓洗几遍,将壳上的脏东西洗净控干水分即可。

3、蛏子[chēng zǐ]  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或滩涂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蛏子的肉很好吃,并且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在我国沿海,尤其是山东、浙江和福建等省,都用人工方法养殖。蛏子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

4、蛏子干是个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含丰富蛋白质、钙、镁、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蛏子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

5、常见的蛏子菜谱:蒜茸蒸蛏子 豉椒炒蛏子 韭黄烧蛏子  锅塌蛏子 葱姜炒蛏子等。

二、蛏子具有哪些作用?

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

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蛏子: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三、什么是竹蛏?

它是一种海产优质贝类,在我国从北到南沿海均有分布,其种类较多,主要品种有大竹蛏、长竹蛏、细长竹蛏和短竹蛏等。 ...是一种滋味鲜美而又富含营养的海产珍品。竹蛏还具有药用价值。据药书等记载,其壳有散结、消炎、通淋、止带功效。

四、蛏子的营养分析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适用人群

1.适宜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

五、如何选购蛏子?蛏子的营养价值

因为蛏子一般养殖在滩涂之类的位置,所以买的时候也要看清楚,如果泥沙特别多的话就算了,吐泥沙很难吐干净。

蛏子的营养价值:

每100g蛏子中含有7.2g蛋白质,含量相当高。跟其它大部分小海鲜一样,蛏子也不太适合肠胃太寒的人,但是非常适合体质湿热水肿的人群。

六、吃蛏子的好处都有哪些

蛏子的食疗作用

1、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

2、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3、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下一篇:松树根系是否发达 上一篇:青皮香瓜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