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怎么改善湿热体质

更新:2025-03-18 19:54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怎么改善湿热体质

湿热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因此,不宜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湿热质者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五志过极,易于化火,情志过极,或暗耗阴血,或助火生热,易于加重湿热质的偏倾,故应节制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学会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保持稳定的心态。

如何改善湿热体质?我们自己平常可以做些什么呢?

湿热质的人群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力量训练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力量训练在健身教练指导下,可采用杠铃阻力负荷方法进行锻炼。气功六字诀中的“呼”、“嘻”字诀,也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二、湿热体质如何快速调理好?

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多会造成以下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观察舌相,舌质偏红苔黄腻;脾气比较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的湿热交蒸气候难以适应。

    

湿热体质的人群有两种体型,一种偏胖,一种偏瘦。偏胖一点的类似于痰湿体质,但是比痰湿多了一个热象,所以就会经常起口疮,或者脸上冒青春痘,甚至后背、臀部起大的脓包型粉刺。

    

还有些人虽然不胖,但脸色偏暗,面颊处可能又有点红色,脸上经常有不清爽、油腻、笼罩一层灰尘的感觉。这种人还容易口臭,体味会比较大,有腋臭,跟他讲话时,就可能会闻到微微的难闻味道。女性的话,带下颜色会偏黄一点,量偏多;男子经常会觉得阴囊潮湿。

     可以说,因为饮酒,吃香辣的东西,过食肥甘,现在湿热体质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相对来讲,南方湿热体质的人更多些。

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

     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15:25:00 irisˇ (烈 火 如 歌 。)

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的,那就是一个穴位的按摩,这个穴位叫曲池穴,您可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那这个曲池穴该怎么找呢?这么找,您先把肘部弯曲,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个骨头,然后再找到弯曲合上的这个点,突出的那个骨头和这个点之间的中间点这就是曲池穴,按压它的时候有一种酸痛感,按压的时候可以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有助于改善湿热体质。人的体质是可调可变的,辨清自己的体质,坚持朝着好的方向去调理,趋向平和体质,这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你是不是一直在为油光脸上的粉刺困扰,或者正烦心于口苦、口臭、嘴里异味?这些现象可能意味着你属于湿热体质,想要彻底解决上述烦恼,就得针对“湿热”的源头来调。  

三、什么是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下一篇:湿热体质的人怎么调理 上一篇:体内有湿热可以喝生姜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