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的推荐食物
湿热体质的推荐食物
去除体内湿热的最佳方法
1、注意饮食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能坚持清淡、清热的饮食,多吃些利湿的食物,比如莲藕、黄瓜、白菜、苦瓜、冬瓜、绿豆、红小豆、莲子、薏苡仁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我们去除湿热,保持大小便通畅。要少吃油炸辛辣、大补大热的食物,像羊肉、牛肉、狗肉、葱蒜、生姜等食物,烟酒也要戒掉,甜食要少吃。
推荐食谱: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红豆,红糖或冰糖
做法:薏米和红豆按照2:1的比例配好,二者洗净后先加上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早起的时候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小火煲到薏米烂熟,加冰糖或红糖即可。
功效:薏米和红豆都是祛湿健脾的食物,还可以减肥,二者煮粥对祛除湿热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是祛湿热最好的食疗方。
提示:煮薏米红豆粥不要加大米,这样虽然会增加美味,但是会大大降低它的祛湿热功效。
2、保持大便通畅
体内有湿热的患者也往往容易便秘,排便的时候也会感觉排不干净,想要祛湿热,不管有没有便意,每天都要定时的去卫生间,最好是早餐后,时间久了就可以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3、避免居住在潮湿的地方
如果你居住的地方低洼潮湿,夏天的时候温度高、湿度高、又不通风,长期如此,身体没有湿热才奇怪。想要防治湿热体质居住的环境要通风、干燥,冬天的时候也不要门窗紧闭,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下。
4、中医刮痧拔罐
体内有湿热的患者就医的时候,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去刮痧拔罐,刮痧拔罐都有祛湿的功效,如果你是初次刮痧拔罐,要让医师来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麻烦。
5、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帮助人们防病治病最通用的方法,体内湿热的人,可以选择慢跑、爬山等运动,这些运动可以让你出汗,又不会太剧烈,出出汗对祛湿是有好处,夏天出门运动的时候,要选择比较阴凉的地方。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推荐几款去湿热的食物
在中医当中,湿热是指体内湿气郁结过多,也可能会转化为内热。而有湿气伴随的热,单独清热效果往往不好,而需要清热化湿双管齐下,方能见效。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往往让两者一起“危害”人体,尤其在夏天,湿热由于外环境催生变得尤其多。 湿热可自查自排 不要说中医知识丰富的老广,就是稍微在广东呆上几年的外乡人,也知道广东水土天气湿热的道理。在民间,往往有不少如何对付湿热的土方子,比方凉茶、绿豆汤等。但是,你出现的状况就一定是“湿热”吗?因为小小的问题不足以到医院就诊,所以一些老广们习惯用固有常识,或根据天气转变判断自己或者家人可能有了“湿热”,就会熬一锅苦苦的凉茶全家上下一起喝。 事实上,专家解释,湿热天并不见得人体自身一定湿热。全家人一起喝的药膳,最好性味比较平和,毕竟家人身体状况可能各不相同。虽然有些专家不建议大众自行判断湿热。但已经从中医处了解自身体质的情况下,懂得一些湿热症状表现,然后自除“湿热”,也不排除其可行性。 湿:口干而不爱喝水,疲倦犯困嗜睡,身体懒动且有沉重感。舌苔往往比较厚。 热:口干爱喝水、喉咙痛、鼻子干、嘴巴干、小便黄、舌苔往往为黄色。湿热夹杂:大便比较烂,拉的次数比较多。 专家表示,以上症状只能作为大致参考,而不能代替医学诊断,毕竟疾病有很多不典型症状以及未知因素。而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热重以清热为主,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霍香正气胶囊、葛根芩连片等。症状缓和的则可以自己调理适当喝些凉茶或者绿豆汤、冬瓜汤等。 湿热者多脾虚 吃一样的东西,处于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的人对湿热特别敏感,容易因此犯病,有的人却安然无恙?专家表示,这是因各人身体状况不同所致,而所谓的“身体状况”,则主要在脾胃,中医专家认为,容易发生湿热疾病的人,脾胃一般比较虚弱,尽管很多人可能看上去胃口很不错。 并不一定无力或者疼痛症状才叫“虚”,所谓脾胃虚,是指其消化能力运化能力比较弱。当人体摄入容易诱发湿热的食物,虚弱的脾胃没有足够能力将其化解,湿热就会郁结在体内,反之,脾胃功能和能力变强,我们的湿热可能会把问题化解于无形。 湿热的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