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方面的知识
一、养身方面的知识
空腹不要吃苹果,含酸量大的水果。睡前不要吃太多的东西,容易积食,对胃的负担很大。养成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
二、春天最好多吃什么食物有益身体?
1、樱桃:素有“美果第一枝”的美誉。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了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
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节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
2、韭菜:韭菜四季常青,可终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
春季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气。而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
但由于韭菜不易消化,所以一次不要吃得太多。胃虚有热、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多吃。
3、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其根红叶绿,鲜嫩异常,尤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
但菠菜草酸较多,有碍机体对钙、铁的吸收,所以吃菠菜的时候最好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4、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不但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吃可预防春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5、蜂蜜:在春季多风的季节里,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饮品。
每天早晚各饮一杯,既可润肠通便,又可预防感冒,清除体内毒素。吃的时候冲服即可,不可用开水,不需煎熬。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蜂蜜长时间食用有益身体健康,在挑选蜂蜜时一定要细心,最好买比较知名的品牌。
三、春季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饮食不妨“省酸增甘”
春节饮食要记得“省酸增甘”。早春时节本来就肝气旺盛,若再吃酸性食物,则会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肝旺则会损伤脾胃,所以春食忌“酸”。一般来说,酸性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螃蟹等。新春时节宜用些温补之品,如山药、菠菜、大枣等,也可用山药和薏米、小米、莲子、大枣共同煮粥食用。不过,开春的进补不同于冬季的厚味进补,一般应选择调补食品为主,着重在补充营养、加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方面“做文章”。
很多朋友春节里不太爱吃蔬菜,认为蔬菜不够丰盛。其实过年大鱼大肉摄入过度,更需要多吃些富含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来调和。菠菜、花椰菜、萝卜、芹菜等都可去除油腻,适合调剂肠胃。春节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胆结石等疾病最易复发,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格外小心,晨起后喝点山药粥、小米粥能滋肝养胃,山楂、乌梅等酸性食物则要敬而远之。
赏花种花胜过服药
“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鲜花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人类天然的“保健医生”。趁着假日不妨到公园、花市走上一走,迈向大自然欣赏美丽景象,感悟美的存在之时,既能增添您的生活情趣,又可陶冶情操心旷神怡。
五彩缤纷的花卉能调节人的情绪。从颜色来说,红色促进食欲,绿色稳定情绪、消除焦虑、减少视觉污染,蓝色对发烧患者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红、橙、黄色能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青、白、蓝色则给人以清爽宁静、肃穆的感觉。从花香来讲,水仙能令人感到温馨缠绵,浓郁的梅花清神怡心。
“七情之病也,香花解。”春节空闲,自己在家栽种花草,让美时时留在身边,让身心得到调适,真所谓“赏花种花胜过服药”。
捂好“首足”衣物递减
今年春节恰逢降温,市民还需注意保暖,捂好“首足”。冬去春来,寒气始退,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从中医的理论来讲,春天要“捂”,春捂有利于养生防病,因为它正顺应了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不可忽视的一环。春捂,重点在于捂“首足”两头,即格外注重头部和脚部的保暖。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爱美的女青年会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裙,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很差,易遭受风寒侵袭,做到春捂,就可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不过,“捂”并非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使衣物的增减随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日夜温差大于8℃是需要春捂的信号,当气温持续在15℃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当然,人总是要生病的,有社会压力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的原因,有自己本人的总总原因等等。首先,必须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解决思想上的毛病,治了心理面的心病,同时,有效地进行疾病治疗,可以采取医生用药、药膳食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练习气功、调整选择最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要学习和掌握科学保健常识,有的放矢地进行保健养生,加强自身修养,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四、春天养生似乎很重要,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五、春季如何养生~!
忌摄入过热食物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处处生机蓬勃,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样充满生机。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曾根据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据医生介绍,“热”是壮阳食材的基本特点,阳虚者适量服用确实会有一定效果。而到了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步活跃,阳气初生,加上气候反复无常,故在饮食保健上应该将排、疏与平补结合,而不应继续摄入热性之物。 医生提醒大家,进补壮阳还是要因人而异,体虚者可以适当进补,切忌盲目跟风,因吃过多温燥食物,会导致阳气外泄,身体上火,对身体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 春季饮食宜清淡 医生:“春天,人体阳气初生,应以清补、柔补、平补为主”,冬季寒冷,又恰逢春节,经常参加酒席宴会,人们一般都是大鱼大肉地吃。经过一个冬天过多的肉食“洗礼”,人渐感肥腻,到了春天就应该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少吃狗肉、羊肉这类温燥的食物。 《千金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医生建议大家,到了春季,就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肉、鱼肉、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体虚者可多吃韭菜,例如韭菜炒鸡蛋、韭菜粥等。 春日养阳“动补”好 中医有“三补”之说:动补、食补、药补,其中以“动补”为上。医生介绍,春日养阳贵在锻炼。 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一环。人们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人人适宜。 另有说法 一、着装适宜防受凉。春天乍寒乍暖,气候变化无常,加之人体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容易感受外邪,引起疾病。因此,天气稍热也不宜急于脱掉衣服,以防外邪侵袭,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万物复苏防瘟疫。冬去春来,阳气升发,往往会引起旧病复发和各种病毒、细菌的传播,如流感、流脑、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所以,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注意防寒和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三、饮食调养更重要。中医文献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以免伤脾胃。所以人们的饮食宜甘甜少酸。老人、小孩尤宜多吃易消化食品,以利健康。 四、风和日丽宜春游。春天,鸟语花香,生气盎然。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游,能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对健康十分有利。 五、春暖花开宜进补。春天,由于生机旺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随之增多。特别是久病将愈,病后体弱,手术后气血太亏的人,此时,适当吃点补品补药,对身体大有裨益。 六、早睡早起不恋床。春天宜早睡早起,不能恋床,以免久睡越发困倦。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 七、房事控制不过度。当春季来临时,万物复苏、生长。对人来说,性欲和性爱能力也有增强的趋势,因此,切忌因兴奋而房事过度,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