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有哪些养生食?
冬季有哪些养生食?
立冬一过,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气中,该如何调整我们的饮食呢?中医养生学告诉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膳食应具有以下特点:
1、多吃主食,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中医认为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
2、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3、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4、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5、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6、吃辣的可以祛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健康知识
7、此外,冬季要忌食或少食黏腻、生冷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中的阳气受损。
冬天小孩子适合吃什么?
看孩子多大,一般来说,
孩子过冬应该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穿衣重保暖
孩子冬天的衣服美观不美观,能不能赶上潮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既要防寒又要防风。帽子和鞋子要宽松一些,保暖一些,头和脚在里面舒服,血液循环才会比较好。内衣一定要是棉质的,小孩的皮肤非常娇嫩,一受到刺激就会痒。但保暖也不能过了头。冬天有的父母怕小孩着凉,捂得太厉害,穿了一层又一层,结果他身上总是汗津津的,出去一遇寒冷刺激,反而容易感冒。
室温要适宜
冬天主张“闭藏”不是说一定要把窗户都关起来,而是要有一定的温度、湿度,经常通风,让新的空气进来。室温不能过高,不要跟自然界的反差太大。反差太大了,人的适应没有那么快,也容易感冒。
饮食须均衡
小孩有一个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小孩子的消化功能比较稚嫩,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饮食要与他的消化能力相适合,而不能操之过急.中医讲究“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饥”里头有讲究,就是不能让他过饱,让他的肠胃负担太重。中医里还有一句话就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吃得多了,反而损伤了脾胃。此外小孩是“稚阴稚阳“之体,所以不太提倡冬季给孩子“药补”。只要饮食均衡,蔬菜、水果、含蛋白质较多的肉、蛋、奶、豆类以及粮食都给孩子吃,让他们心情愉快地正常吃饭,多喝白开水,这样的“食补”才有利于健康。
吃药要慎行
孩子稍微打两个喷嚏,就马上给孩子吃抗生素,这样是不对的。即使是中成药也应该是在孩子开始有症状,或是在确认幼儿园已经有孩子得了水痘或其它传染病后才可以吃一点药。有的父母一到冬天就开始给孩子吃板蓝根,这也是不对的,这类药药性苦寒,吃时间长了对胃有刺激。
运动天天有
冬天如果不常开窗,屋里的空气比较混浊,含氧量比外界相对要少些,所以要有一定的户外活动。大自然里氧气充足,新鲜的氧气可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心情保愉悦
小孩跟大人一样,也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冬天呆在屋里的时间比较长,老憋在屋里就容易情绪低落。所以在冬天,大人要多陪孩子玩玩游戏、讲讲故事,阳光好的时候,多带孩子到室外做些活动,让他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情。
冬天与其它季节相比显得严酷一些,但它也是我们储备能量,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注意保健,但也没有必要过于紧张,要顺其自然。孩子只有经过酷暑与严寒的考验,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