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一、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轻微的话,运动如做操、练气功,打太极拳,快步走等等,只要适量运动就能有一定疗效,严重的就只能靠药物治疗。
二、高血压怎样锻炼
本文适合:高血压患者健身锻炼参考。 许多人都处于高血压的临界值,也有许多人服用药物以控制血压。所以建议人们在参加健身运动前测量并监测自己的血压。对于血压处于临界值的人,建议采用大肌肉群持续中低强度进行锻炼,避免小肌肉群的额锻炼及憋气的运动。如同给糖尿病、哮喘病人的建议一样,提议高血压患者人群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内服用降血压药物。对这些个体应经常性的监测血压,因为随着体重减轻、饮食剂运动锻炼的共同作用,不服用降血压药物也可使血压降低。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血压值为这群个体是否求助于医生去改变血压,服用或取消降血压药物提供了参考。 降血压的各种药物起作用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结果一样。利尿剂是通过身体的水盐丢失起作用。考虑到运动锻炼引起大量出汗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健身指导员应强调服用利尿剂的健身者特别注意运动锻炼中及运动锻炼后的体液要及时补充。服用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的高血压患者不能用(220-年龄)公式来估计最大心率。服用降血压药物降低心率,使得通常所用的靶心率区域性计算结果不准确。 考虑到高血压个体控制血压的问题,锻炼者应采用以下几条建议: 1 按照常规检测自己的血压。 2 有规律的服药。 3 强调大肌群的持续中低强度的锻炼。 4 如遇身体不适,马上停止练习。顶一下(2)50%踩一下(2)50%评论
三、高血压怎么锻炼好
1.踮着脚尖走楼梯
踮着脚尖走楼梯,可以使血压平稳,而且精神饱满。与平地行走相比登楼梯的运动量更大,不但可以使肌肉、呼吸器官及循环器官得到锻炼,腰部和脚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的机能得到改善。
老人用脚尖走路要注意,如果身体素质不太好,走的时候需注意,不要应为锻炼而摔倒,严重的会引起瘫痪。
2.步行
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约每小时步行3~4km的速度,持续10分钟。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以后可逐渐加快步速或在坡地上行走。国内应用医疗步行(平地行走加上下小山坡)治疗高血压取得较好疗效。
3.健身跑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健身跑前要作心电图运动试验,以检查心功能和血压对运动的反应性。高血压患者的健身跑不要求一定的速度,而以跑步后不产生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和疲劳感等症状为宜。心率一般控制在130次/分以内。跑步时要求精神放松,步伐是十分重要的。
高血压病人选择一天中从事运动锻炼的时间要避免清晨和晚间。据资料报道,人体昼夜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尤其是血粘度,从晚上20点至凌晨6点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以零点至6点升高最明显。kuboa等报道,血粘度在凌晨至8点显著增高。这与临床资料显示的脑中风发生在凌晨数小时内明显增多极为相关。为避免诱发病情加重,清晨不宜进行有一定强度的体育活动。这虽然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群众体育锻炼的习惯时间不相一致,但从科学健身的角度,尤其是心血管病人的康复体育运动效果来看,宜在上午九至十一点,或下午四至六点之间较好。
4.太极拳
由于太极拳动作柔和,肌肉放松且多为大幅度活动,思绪宁静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练完一套简化太极拳后,收缩压可下降1.3~2.7kPa(10—20mmHg),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安静时收缩压的平均值约比同年龄组老人低2.7kPa左右。
高血压患者打太极拳时最重要的是注意一个“松”字,肌肉放松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血压下降。此外,打太极拳时要用意念引导动作,使思想高度集中,心境守静,这有助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紧张、激动、神经敏感等症状。
四、高血压做什么运动最好
下午16~17时左右最佳,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上班族建议在晚间9~10时左右进行锻炼。
确定运动强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靶心率(THR)表示:靶心率(次/mim)=170(180)—年龄(岁),170适用于年龄偏大或有明确心脏病史,体质弱且过去无任何规律运动习惯者,反之则用180[2]。也可以首先确定最高心率,即:220-年龄;而后计算有氧运动最佳心率范围,即有氧心率=最高心率×(60-80)%[4]。一般认为,对于I期高血压患者,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02-125次/min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而对于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运动后心率不应超过运动前的30%,应以缓慢运动为宜。
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进行有氧训练,即等张运动,如步行、慢跑、踏车、游泳、跳舞、太极拳、降压体操、武术等。患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按照运动处方进行训练。但对于力量训练和等长运动,由于在运动过程中存有屏气动作,加重了心血管系统的负荷,所以目前仍有争议。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中、小强度的抗阻运动可产生良好的降压作用,而并不引起血压过分升高。另有研究发现,对于左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力量训练和等长收缩运动是一种低危性的运动方式,但对于左心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仍应避免此类力量性的运动,以免左心功能的进一步下降,使病情恶化。另外,放松训练也是常用的一种训练方式,患者可以选练易于放松、入静和引气血下行的功法,如松静功、放松功、站桩功等进行练习,练习时要注意调身、调息、调心三者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