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小常识 冬季养生知识大全
冬季养生小常识 冬季养生知识大全
冬季养生饮食常识
养肾为先: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推荐食物包括:狗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
温食忌硬: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宜温热松软。推荐食物包括:羊肉、鹅肉、鸭肉。
增苦少咸: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推荐食物包括: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
药膳养生:中国的医学、药学源远流长,根据阴阳五行之术、集中医、中药学原理和中国膳食为一体的中国药膳,更堪称一绝。推荐食物包括:桂圆红枣粥、感冒鸡汤、当归生姜羊肉汤、青蒿桃花甲鱼汤、芡实番茄蜂蜜大枣饮、参枣芪精粥。
红豆大补汤、黄花菜排骨汤、南瓜甜豆面片汤、白胡椒猪肚汤、桂花赤豆羹、薏米南瓜粥、桂圆麦片粥、山药小米粥、白果腐竹粥、葱蒜粥、红薯粥、胡萝卜豆浆、核桃玉米粥、蜂蜜柚子茶、菊花罗汉果、玉米汁、柠檬薏米水。
冬季养生保健常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调节饮食:取充足的、与其曝寒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能;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 60~70%。
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注意背部保暖,避寒就暖,减少洗澡次数。
适度进补:滋补肾脏,肾强壮人体亦强壮,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
冬保三暖:头暖、脚暖、背暖。
冬防烫伤:盥洗烫伤、被窝烫伤、取暖器烫伤。
冬季养生运动常识
增减衣服要渐进,衣着厚薄要适宜,锻炼方法要合适,锻炼间隙适当短,锻炼呼吸有技巧,注意感官卫生,掌握适宜的运动量,谨防运动创伤。
推荐运动:冬泳、爬山、慢跑、滑雪、冬钓、露营、郊游、散步、跳绳、养生太极。
冬季疾病预防常识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
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勤洗手、多喝水、常喝枣姜汤、坚持冷水洗脸、空气流通、加强营养、加强锻炼、合理作息、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免疫预防。
人体防冻基本方法:戴好手套、帽子等衣物,脸上手上涂抹防晒霜;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久坐的朋友经常活动;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冻疮防治方法:体育锻炼法、温差水泡法、药物法、偏方蔬菜法。
冬季人群养生常识
幼儿冬季养生常识:保护皮肤,坚持户外活动,合理饮食,多晒太阳,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减少病原感染机会,注意保暖。
孕妇冬季养生常识:疾病预防,穿什么,吃什么,取暖方法,泡脚方法。
老年人冬季养生常识:生活规律,起居有常,饮食调理,科学合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女人冬季养生常识:多增加些热能,维生素不可缺,药膳食疗进补,暖“水”防妇科病,暖“体”护子宫,多吃肉、蔬菜、水果、含碘、铁食物。
男人冬季养生常识:调养以强肾,冬藏,服用灵芝,补充维生素,接种疫苗。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那么冬季该怎么养生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冬季养生的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面板致密,水溼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症状,老年男性则可加重排尿困难症状,甚则出现急性尿潴留。因此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肾的养护。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 *** 。
提示:睡前醒后小仪式。晚上早点上床,练习瑜伽的打坐调息,或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热敷小腹***关元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2、冬季保暖三个重点
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阳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的经验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到春天就会患温病***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阳虚体质的人,冬天做身体 *** 时,要减少背部 *** 的时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背部 *** 和 *** 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泄。相反,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艾灸,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络,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可以重点做膻中穴***双乳中间***、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指***等穴位。
提示:防感冒小偏方。如果不小心受凉风寒,可以用姜片、红糖煮水喝。还可以用葱白、姜片、糯米煮粥,加适量米醋,制成“神仙粥”,预防风寒感冒,效果非常好。
3、无泄面板——冬季运动要适度
中医讲冬季运动时要“无泄面板”,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面板外泄。人体的面板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面板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血瘀体质者较多,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选择室内游泳馆,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提示: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浴后,要吹干头发,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4、多晒背,壮阳气
冬天是抑郁高发的季节,这与缺乏日晒有关系。冬季里中医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阳气补足了,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提示:冬天里的阳光情绪很重要。面对年终考核等职场挑战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养生专家提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情绪。也可以通过倾诉、唱歌、理智的争论等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态平和。
5、固肾藏精,有节制
进入冬季,肾经变得活跃起来,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最易见效。肾精主要靠养,节约使用,才能细水长流。而补肾第一要点就是节制 *** 。古人在阴历11月和5月提倡夫妻分床而睡。就是认为这两个月房事过度,会使身体消耗比较大,应该加以节制。
6、进补不忘控制体重
对于白领丽人来说,冬季进补,最担心的后果就是体重增加。女性35岁以后,可能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常有饥饿感,特别是在冬季,随着食欲增强,不知不觉体重就上升了。
下面两个办法,帮你解决进补和体重的难题,进补看口味。你的口味变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口味的变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现在爱吃咸的了;以前不爱吃糖,现在爱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乐的感觉。这些习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脏器的虚实。中医认为,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想吃酸的,可能是因为肝火太旺。肾虚的人,本能地想补充咸的东西来调动肾气。我们可以适度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不要娇纵它,应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比如海参、海带等海产品是咸味入肾的食品,可以用来补肾虚。茯苓、小米、莲子可以健脾。西红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可以养肝。
提示:“素食进补”正当时。古时资源匮乏,进补荤腥给身体增加热量来抵御严寒。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梨、藕、萝卜如果生吃,就是寒凉之品,但是加热熟吃,就不会伤身。还有桂圆、木瓜、百合、以及山药、芋头、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样可以进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