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夏季热"如何调理?
小儿 "夏季热"如何调理?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本病外因暑热之气,内因脾胃虚弱而生。
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津液所化,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且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
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治而愈。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可选用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
荷叶冬瓜粥取新鲜的荷叶两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备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块状,加入荷叶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适用于发热不退、口渴、尿少的患儿。
蚕茧山药粥取蚕茧10只,红枣10只,山药30克,糯米30克,白糖适量。先将蚕茧煎汤500毫升,滤液去渣,再将红枣去核,加入山药、粳米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低热、神疲乏力、胃纳减退、大便溏薄患儿。
益气清暑粥取西洋参1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先将北沙参、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再将西洋参研成粉末,与粳米加入药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调味,早晚服用。适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口渴、无汗或少汗的患儿。
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适用于发热不退、心烦、口渴、尿少的患儿。
绿豆红枣汤绿豆250克,红枣15枚,共煎汤,煎好后加糖少许温服,适用于发热而微汗者。
调胃藕荷粥鲜藕一节,切成细粒;粳米50克,加水煮为稀粥。待藕粒酥熟后覆盖鲜荷叶1/4张,再煮沸,揭去荷叶,加白糖调味服食。适用于“夏季热”伴食欲不振之患儿。
西瓜番茄汁将西瓜、番茄一起绞汁,适用于口渴、心烦、食欲不振及小便赤黄等症。
荷叶粥鲜荷叶1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及白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适用于暑湿泄泻、发热者。
瘦肉丝瓜汤瘦猪肉100克切丝,丝瓜250克切块。将猪肉用菜油炒后同丝瓜一起煮汤,煮熟后加盐调味食之。适用于暑热食少、体形消瘦之“夏季热”患儿。
菊花粥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时加入菊花6克,再煮约10分钟即成。能清热解暑、醒脑提神。
绿豆莲子粥绿豆30克,莲子50克,糯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煮绿豆,至熟后加入莲子与糯米,煮烂成粥,放入白糖调味,一日分3次服。
在食疗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打开门窗通风,或者打开电扇,让室内空气流通,使孩子的居室温度降下来。有空调设备者更佳。
2.使用比病儿体温约低3℃~4℃的温水洗浴,每天2~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
3.给病儿适当多饮水,以凉开水为佳。果汁、蔬菜汁亦可。
4.“夏季热”并非细菌侵入人体所致,故不要动辄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无益,反可能招来不良反应,损害孩子健康。
5.加强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提高适应能力。
6.多病体弱的幼儿不宜盛夏时断乳,如需断乳,应注意护理,加强营养。
夏天养生支招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而夏季的一个特殊阶段称之为“长夏”,又单属土。夏季养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
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 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2.立夏之后,北半球阳光照射充足,日照时间延长,加之气温升高,人的睡眠会减少。有睡眠障碍的人则更易加重,辗转难眠,或夜卧不安。中医讲夏季宜“早卧早起”,顺应节气。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夏季早起进行适度的晨练,是最佳的安排。
3.当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的人,应及时调理好饮食,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动辄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饮,反之,极易损伤脾胃,导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丰富,可以多吃一些,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如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桂圆、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又常言:“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湿,甚至令人发虚热、头昏”;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体阳气浮跃于体表,随出汗而外泄,使卫气不足,抵抗力减低,若此时感受外风,同样可引起风寒、风热、暑湿等证。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种类型:风寒感冒,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此时应立即服感冒清热冲剂2袋,一定热服,或喝葱白姜片红糖水,每2-3小时再饮一次,大多症状会明显缓解。若体温迅速升高,伴恶寒、咽喉不适等,多为风热感冒,早期可以服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维C银翘片等。若发热伴恶心或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多为暑湿感冒,类似西医胃肠型感冒,此时应及时服用藿香正气胶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剂量,每日3-4次,同时控制饮食,煮些荷叶绿豆粥食用。
6.潮湿闷热的气候,使人皮肤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肤病多发的时节。注意皮肤护理,同时适当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洗浴,则会令人度过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叶浴,将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煮10-15分钟,再倒入浴盆内即可,能消除皮肤痤疮、疖肿、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预防湿疹痱子。已经进入夏季,大家注意控制,过个舒服健康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