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男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一、五岁男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这么大了还这样,就不是孩子的问题了,是你的喂养方法有问题。这样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影响的。你的孩子是不是一直都不好喂呀,我有一个朋友也是这样,他的孩子5岁了才26斤。孩子的肠胃都已经饿细了,吃点东西就会饱。这样的话一天两天也改不过来,你可以慢慢来,看他喜欢吃什么,或者喜欢什么动物,让他扮演小动物吃东西,或者你也扮演一种动物和他一起吃,多想想办法,要有耐心。
二、少儿厌食症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
儿童厌食症:
第一,生冷、油炸的、辛辣的要控制,甜食也尽量少吃,因为甜食容易产气,有的孩子吃完甜食还容易生痰。不要暴饮暴食,要荤素搭配,合理膳食,这是饮食方面。
第二,可以适当的加一些中药治疗,比如说像醒脾养儿颗粒、健脾养胃颗粒、儿滞灵等等对厌食都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可以用一些外治的方法,比如说小儿推拿、按摩、捏脊这些都促进孩子的胃肠功能,对厌食有一定的作用。对厌食的孩子还要鼓励他适当的运动,因为有的孩子越厌食越不爱动,越不动他胃肠蠕动也慢,这样对厌食更不利了。适当的让他活动活动,增加他的胃肠功能,这样对厌食作用还是很好。
专家提示:儿童厌食症的治疗首先要注意饮食,尽量避免生冷、油炸、辛辣的以及甜食。另外不要暴饮暴食,要荤素搭配,合理膳食。还可以适当的给予中药治疗。再有可以用外治的方法,比如推拿、按摩、捏脊这些对厌食也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适当的运动,来增加胃肠功能。
三、挑食了怎么办?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影响水榖的受纳和运化,而造成厌食。常见的小儿厌食可分为三种类型:
1.脸色暗淡、身体瘦弱型
这种孩子通常脸色较无光彩、形体偏瘦,舌苔白,不爱吃东西或食而无味,如果多食后有会恶心、呕吐、脘腹作胀的情形。治法以调脾助运为目标。可使用麦芽、神曲、山楂、砂仁等中药开胃健脾,再配合枳实、陈皮等帮助理气健脾,若有胀气的情形增加莱菔子、木香、香附、厚朴消除胀气。
2.口干多饮、皮肤干燥型
这类孩子通常口干、喝水多,但不爱吃饭,舌苔多见光红,舌质偏红,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治法以养胃育阴为目标,可用白芍、乌梅、沙参、玉竹、天花粉、山药等,取酸甘化阴之法,清而不滋,养胃生津。
3.精神差、易腹泻型
这类孩子通常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形体瘦弱,除厌食、拒食外,若进食稍多或进较难消化食物,则大便挟有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质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气为目标,常以参苓白朮散来加减。
减少零食 增进胃口
吃饭时应避免看电视,改听柔和轻松的音乐以增加用餐的情绪,并避免吃过多的零食。小朋友若在用餐以外的时间吃过多零食或偏食,只喜欢快餐、冰淇淋、可乐等食物,暴饮暴食,增加肠胃的负担,正餐就会吃不下,也容易损伤脾胃。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帮助消化,都可以帮助增进小食欲。
首先,菜色尽量多样化。尽量让菜色有不同的变化,训练孩子习惯各种不同的菜肴口感、味道,顺便教导相关知识。如此既不会让孩子饿着,又有助于开展食欲。
话说回来,如果不方便准备多样菜,或孩子连一样都不吃,那么可以考虑适度让孩子挨饿一下。挨饿让孩子身体不舒服,适时教导孩子不吃东西或挑食的坏处。也可以在孩子吃完饭后量身高、体重,让孩子产生成就感,进一步享受用餐的快乐。
严格控制零食,只吃正餐。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有助于增进食欲。把吃饭当成游戏,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得到奖品。跟孩子讲故事,把每盘菜的故事讲得趣味横生,甚至把肚子拟人化,让孩子帮助肚子吃到食物。
此外,不论孩子这餐吃多吃少,都予以鼓励,才能让孩子愿意主动用餐,轻松的气氛也能促进消化、吸收。若孩子有足够的能力,让他自己决定饭量;有时候让孩子DIY,吃自己包的饭团、水饺、三明治,一方面培养孩子自主、自律的精神,二方面可以增加生活乐趣。
其实,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孩子会饿着;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希望孩子吃下超过他所能负荷的饭量,喂食优先选择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助于长肌肉,也可以用适量的综合维他命,均衡营养。只要让孩子又吃了虽不饱但不会太快饿的分量,就可以去进行他的学习或游戏。
毕竟,吃东西维持生命是人的本能,不需学习就可以发展得很好。等孩子长大,通常这个问题就会自然不药而愈了。
四、小儿厌食症的几种治疗方法
小儿厌食症在儿科较多见,不少孩子属于厌食症中的食积伤脾型,只要治疗方法得当,还是可以治愈的,特别是运用综合治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更好。
中药内服法:包括服用汤剂治疗和中成药治疗。汤剂可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苍术、陈皮、佩兰、藿香、半夏、枳壳、神曲、鸡金、麦芽等,脘痞腹胀者,可加菜菔子、木香;湿热困阻者,可加薏苡仁;呕恶不适者,可加砂仁、叩仁。中成药可用化积口服液、消食健儿糖浆等。
外敷疗法:运用中药散剂如胡黄连、神曲、枳壳、木香、陈皮等药研末而成的开胃散,外敷脐部治疗。
针刺疗法:刺四缝穴,常规消毒后先刺出液体挤出,至刺出血为止,3天后重复一次。
推拿疗法:运用推脾经、分腹阴阳、逆运内八卦、摩腹、捏脊等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