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如何治疗?_疳积
一、小儿疳积如何治疗?_疳积
疳积是小儿特有的疾病,主要因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长期喂食过饱,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就会出现积滞(表现为不想吃饭,很容易有饱胀感,大便溏或硬,口中常有气味等),积滞时间久了就会发展为疳症,病情也有轻重,轻的只是表现为简单的食欲较差,脾气不好,感觉饱胀,重的会表现为头发枯少,四肢瘦弱,腹部膨隆,可以口服中药键脾开胃,辅助中医外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二、如何按摩治疗小儿疳积?
按摩治疗疳积
疳积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胃肠疾患。
病因病机本病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营养失调;或病后用药太多;或虫积等。脾胃功能受损,不能消化水谷,久之积滞生热,灼烁肺胃津液,使小儿形体羸瘦,终成疳积。
治疗原则小儿疳积主要是由脾胃虚弱而致小儿形体瘦弱,宜健脾胃、消积滞。
辨证论治症状:发病缓慢,初起身热,腹泻,面色无华,乳食懒进,目无光彩,困倦神疲,烦躁啼哭,舌红口干,腹胀肢瘦。继则消谷善饮,头大颈细,腹大脐突,形体羸瘦,毛发焦枯,发结如穗,午后潮热,手心尤甚,易哭易怒,大便稀薄,尿如米泔,睡眠不宁,舌苔黄腻,脉弦细数。
针灸:主穴,中脘、大都、解溪、四缝。配穴,发热加大椎;潮热加复溜、合谷。毫针刺,用补法。
三、是什么原因引起小儿疳证,在饮食上该如何调理?
小儿疳证由于喂养不当、病后失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日久成疳,并可出现眼疳、疳肿胀及齿衄等兼证。主要有积滞伤脾证、脾虚气弱及气血两虚证。本病的发生因于饮食,是一种慢性虚弱病证。食疗及饮食宜忌对本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饮食](1)宜补养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和保护脾胃。(2)宜少食多餐,饮食宜先素后荤、先稀后干、先少后多,以顾护脾胃。(3)不宜生冷瓜果及肥甘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4)不宜油炸香燥类食物,以免增加脾胃负担。(5)不宜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辨证施食](一)积滞伤脾证[主要表现]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精神不振,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失调,舌苔浊腻,脉象滑细。[食疗原则] 消积健脾。[食疗食物] 鸡内金、鸭肫、山楂、麦芽、萝卜、陈皮、茯苓、扁豆、山药、砂仁、香菇等。[食疗食谱](1)鸡内金山楂散:鸡内金研粉,山楂研粉,冲食。用于积滞伤脾。(2)箩卜粥:萝卜、粳米,煮粥。用于食积胀满,大便溏薄。(3)山药粥:山药、白扁豆、梗米、白糖,煮粥。用于食积,体弱,纳差便溏。[饮食宜忌] 同小儿疳证一般饮食。(二)脾虚气弱证[主要表现] 面黄肌瘦,发结如穗,精神萎靡,目无光彩,纳呆厌食,睡眠露睛,脘腹膨胀,大便完谷不化,溺如米泔,唇舌色淡,苔腻,脉濡细而滑。[食疗原则] 益气健脾消积。[食疗食物] 山药、大枣、扁豆、茯苓、猪肚、鹌鹑、砂仁、陈皮、薏苡仁、锅焦等。[食疗食谱](1)珠玉二宝粥:山药、薏苡仁、柿霜饼,煮粥。用于益气健脾。(2)茯苓粥:茯苓粉、粳米,煮粥。用于脾虚食少,大便溏薄。(3)砂仁猪肚汤:砂仁、陈皮、薏苡仁、猪肚,煨汤。用于形体瘦削,纳少腹胀。[饮食宜忌](1)宜平补饮食,以利益气健脾。(2)宜作汤、粥食,以顾护脾胃。(3)不宜过甜食物,以免碍滞脾胃。
四、治疗小儿疳积,可以怎么做?
通过中药治疗、推拿治疗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1.疳气证:证候,形体略瘦,或体重不增,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纳呆少食,腹胀,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2.疳积证:证候,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腹胀膨隆,腹有青筋,纳呆,烦躁易怒,揉眉,挖鼻,疲倦乏力,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指纹紫滞。主方:肥儿丸加减。3.干疳证:证候,明显消瘦,枯瘦如柴,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发稀疏枯黄,腹凹如舟,精神萎靡,懒言少语,冷漠呆滞,夜寐不安,头大,项细,厌食,哭声无力,便溏或清稀,舌质淡,苔少,脉沉细弱,指纹隐伏不显。主方:八珍汤加减。
其它治疗:可采用推拿疗法:1.清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捏脊。适用于疳气证。2.推脾土,揉板门,摩腹揉脐,捏脊,揉足三里。适用于疳积证。3.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四横纹,分推腹部,揉腹,点中脘,揉足三里,捏脊。适用于干疳证。
幼儿身体娇贵,望及时送医处理
五、小孩积食吃什么食物好
小儿疳积食疗 (转) 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主治: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处方: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又叫谷子、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白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处方: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制作: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服法:早、晚代粥食。经常食用。 小儿忌“积食” 小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只要是爱吃的食物,如糖豆、牛肉干,就不停地吃;每逢节日,亲友聚会,在丰盛的餐桌上,孩子吃了过量油腻、生冷、过甜的饮食 ,胃胀得鼓鼓的,小肚子溜溜圆,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中医称“积食”。 小儿积食后,腹胀、不思饮食、恶心,有时吐不出来,精神不振、睡眠不安。婴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很难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极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胃肠道疾病。 小儿积食的治疗,要先从调节饮食着手,适当控制进餐量,饮食应软、稀,易于消化(米汤、面汤之类),经6~12小时后,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中药小儿化食丸对乳食内积所致 肚子疼、食欲不好、烦躁多啼、大便干臭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不能久服,病除即止;鸡 内金也是一种良药。同时还要让孩子户外多活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家长要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避免“积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