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档案:小儿出现口臭,盗汗应该怎么办
一、中医诊疗档案:小儿出现口臭,盗汗应该怎么办
一:小儿贪玩好动,不知节制,也不会倦而休息;
这种只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疲倦,很容易照成体力、精力的透支,这就成了孩子阴虚内热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临床案例来看,很多小孩白天玩的吃力后,晚上会出现盗汗,甚至流鼻血的症状,这也是体力和精力过度透支的表现!
二:小儿贪食甜腻之物,且食不知饱!
中医认为:“甘者令人中满”甜腻之品,多食始脾胃运化失常,容易造成湿食中阻,成为湿热内阻之症,出现胃浊上泛而口臭!
从上述来看我们已经分析了孩子的病因,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中医医师结合孩子的情况开出了以下处方:
黄芪10g、五味子3g、生山楂10g ... ...糯稻根15g等;并予健脾贴2帖,加热后贴敷于穴位。
(PS:部分方剂隐藏,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切勿对号入座)
我们分析一下处方的方剂,从上述来看,患者的盗汗是因为阴虚所导致的,但是治疗方剂中并没有养阴之类的药剂,如生地、沙参之类,为什么不用呢?
我们知道滋阴要“碍胃生湿”,于本案“口臭”不利,所以方剂中用五味子代替,五味子技能滋阴生津,又能止汗,另外方剂中的山楂可以酸甘化阴,又能健脾助运,既养阴又化湿,这两味药是方剂中的核心。
另外采用外治膏穴贴敷,对于小儿的疾病治疗保健也有不错的功效,如小儿健脾贴,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
二、中医如何治疗小儿感冒?
一.风寒束表治则: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加减:头痛明显,加葛根10克、白芷10克;咳嗽痰多,加杏仁10克、象贝10克;发热不退,加淡豆鼓10克、苏叶10克。
主方分析:本方发散风寒,疏解表邪,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代表方。方中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羌活、独活发汗驱邪,柴胡和解透邪,薄荷芳香宣透,前胡、桔梗宣肺止咳利咽,川芎活血祛风,权壳疏理气机。
处方举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羌活10克 柴胡6克 前胡10克 薄荷6克(后下)生姜3片 杏仁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二.风热袭表治则: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主方:银翘散加减。
加减:壮热不退,加生石膏30克、寒水石15克;
头痛而胀,加蔓荆子10克、菊花10克;咳嗽痰多,加杏仁10克、象贝10克;咽红目赤,加板蓝根30克、贯众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本方之主药,辅以竹叶清热,薄荷、淡豆鼓、荆芥辛凉解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喉,而芦根则清热生津。
处方举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淡豆豉10克 荆芥10克 薄荷 6克(后下)牛蒡子 10克 前胡 6克板蓝根3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三.外寒内热治则:解表祛风,清热利咽。
主方:柴葛解肌汤加减。
加减:汗出不畅,加荆芥10克、苏叶10克;咳嗽痰黄,加桑白皮10克、鱼腥草30克;咽红肿痛,加牛蒡子10克、板蓝根30克;大便秘结,加全瓜萎10克、火麻仁10克。
主方分析:本方治外感发热,表寒未解,里热已盛。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方之主药,辅以羌活、白芷解表止痛,黄芩、生石膏清肺之热,桔梗利咽化痰,芍药、甘草和营泄热。
处方举例:
柴胡6克 葛根10克 羌活10克 白芷6克生石膏30克 黄芩10克 板蓝根30克 薄荷6克(后下)桔梗3克 甘草6克
三、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厌食?
验方一
处方:太子参5~10克,山药5~10克,炒扁豆5~10克,生麦芽8~12克,炒鸡内金5~10克,莱菔子(炒、打碎)3~6克,陈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2日1剂,每日分3~4次服用。
验方二
处方:扁豆、山药、白术、鸡内金各10克,砂仁5克,山楂、麦芽各7.5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2粒,每日服2~3次。
四、速求小儿健脾药方(中药)
异功散党参白术茯苓各九克炙甘草三克陈皮五克大枣三个姜二片水煎去滓加糯米一百克熬粥。四磨汤口服液。
五、孩子6岁这段时间总是咳嗽,而且有白痰,我想问中医有什么食疗的方子谢谢各位。
咳嗽,有白痰,这是肺寒
应温肺化痰止咳
可以用二陈汤─陈皮6克、法半夏6克、百部9克、款冬花6克、生姜二片煮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