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小孩感冒或者发烧中医怎么治疗啊

更新:2025-01-22 00:23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小孩感冒或者发烧中医怎么治疗啊

岐黄道医把小孩感冒或者发烧要分以下3种种情况:

一、流鼻涕多,寒气重、怕冷的情况,10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用肚脐贴,用岐黄儿帖的方子为元丹1份、麻黄汤散4份、半夏2份,四逆散3份,温中散3份、五苓散3份、莱菔散2份、黑附子散2份,外贴神阙就可以治疗

二、治自汗、盗汗,怕风的感冒,可以用岐黄道医传授的方法,用以下几种药打成粉按比例进行帖敷,用岐黄儿帖的方子为元丹散1份、桂枝散4份、生半夏粉3份、神曲粉2份、生附子粉2份、五苓散2份。

三、小便赤,舌头发红,扁桃体发炎,这种是热化的感冒,用岐黄儿帖的方子为,元丹散1份、葛根芩连汤散3份、建曲2份、青黛2份、黑附1份、承气汤散2份。

二、宝宝咳嗽,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你可以去中医院找专家看看比较好,最好中医西医结合疗效好。

三、小儿服用中药注意什么?

一宜选安全无毒的品种

一般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婴幼儿宜选用低毒或药食两用如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等中药。

二宜用药性平和的品种

由于婴幼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三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四宜佐凉肝定惊之品

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阳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五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小儿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

小儿常用中成药:

1、儿童清肺口服液

主要成分:苏叶、麻黄、贝母、青礞石

服用方法:一次2支,6岁以下一次1支,一日3次。

适用于:素有肺胃内热的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有白痰、流鼻涕、嗓子肿痛、口干声哑的宝宝。特别注意凡体弱感冒久咳,大便泄泻的宝宝应慎用。

2、健儿清解液

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杏仁、山楂、陈皮

服用方法:1岁一次4ml,5岁以内8mI,6岁以上酌加,一日3次。

适用于:受凉引起的感冒咳嗽,特别注意3个月以内的宝宝应禁用。

就医指征:当宝宝咳嗽,并出现喘憋时,要及时就医。尤其是有哮喘病的宝宝。

3、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主要成分:山楂、枳实、瓜蒌、槟榔

服用方法:1岁以内一次5ml,1岁至2岁一次10ml,3岁至4岁一次15ml,5岁以上一次20ml。一日3次,5天为一疗程。

适用于:宝宝停食着凉引起的咳嗽。对于宝宝素有胃热食积引起的咳嗽,夜间咳嗽加重,喉间有痰鸣、流黄鼻涕有效。特别注意3个月以内的婴儿应禁用。

4、启脾丸

主要成分:人参、大黄、莪术

服用方法:3岁以上一次1丸,一日2~3次,3岁以内宝宝遵医嘱。减量服用。

适用于:宝宝脾胃虚寒引起的面黄肌瘦、腹胀、呕吐、泄泻,特别适合于宝宝平日食欲差、食量少,大便清稀不成形,手足不温的宝宝。

四、7个月小孩厌食症怎么治

这样开发孩子的食欲

1.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

孩子进食从小就要定时定量,若是每日3餐,每两餐间的间隔以4~5小时为宜;若每日4餐,每两餐间的间隔以3~4小时为宜。尽量让孩子自己进食,这样能提高他们进食的兴趣。

2.控制零食要控制

孩子的零食及饮料的摄入,必要时,可给小孩吃少量的新鲜果品、酸奶或果汁。

3.适当体育锻炼

让孩子多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

4.环境要适宜

吃饭应有稳定而安静的场所和轻松愉快的气氛,愉快的情绪可兴奋大脑皮层的进食中枢,提高食欲。也可在饭前给孩子吃点山楂等酸性水果,以刺激胃液分泌。

5.捏捏小儿脊

捏脊是古代中医的养生保健方法,用于小儿厌食更是效果显著。

(1)先在孩子背部轻揉几下,使其肌肉放松。

(2)用右手拇指沿督脉自大椎穴滑向长强穴,2~3遍。

(3)自下而上,用拇指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要做到随捏、随提、随放、随向前推进。一般捏3~5遍,即结束。隔天1次,5次为1疗程。注:督脉位于人体的中轴线,在背后中脊;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长强穴位于肛门后上3~5厘米处。

6.香囊疗法

通过药物对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能达到健脾开胃,和胃消积的作用。

取高良姜、青陈皮、荜茇、苍术、薄荷、川椒各等量,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置于胸前,每月1剂,1月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取黄芪、炒白术、焦山楂、炒六曲、炒内金、皮硝各10克,陈皮、广木香、砂仁各6克,一起研为细末,放入布袋中,置于肚脐处,适当固定,每月换药1次,1月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五、小孩佝偻病怎么办?

佝偻病是在婴儿期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
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 这是它的特征性表现!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从孕妇怀孕的中期,即应开始服用维生素D,小儿满月后,即开始户外活动,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加至2小时以上;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自小儿生后半月至2岁,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过快、慢性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儿,可在冬春季节肌内注射维生素D3 30万国际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
*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
* 胎儿期的预防:妊娠后期(即怀孕第7、8、9三个月)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努力防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低钙血症或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
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个月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 新生儿期的预防:
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物预防。于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 500-1000单位,连续服用,不能坚持口报者可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肌注。
* 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
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松弛,易惊、多汗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乳食失调,复感疾病,调护失宜,日光不足,以致脾肾虚损,骨质柔弱或畸形。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佝偻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
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
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方二]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加一匙肉汤,用淀粉勾芡,加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
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病。
[方三]
鹿茸100克,附片30克,猪蹄2只。将鹿茸切薄片,猪蹄洗净,3味同入锅,微火煮数沸,调味食用。
本方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症。
[方四]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待凉,剥去皮,放在碗内再蒸40分钟,趁热用刀将板栗压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搅匀,再把栗泥填平成饼状,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可供患几经常食用。
本方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
[方五]
龟板(即乌龟的腹部甲壳)若干。将龟板用清水浸泡3日,但需每天换水。刮去污垢,放入砂锅内,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时,连煮3天,取出晒干,碾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
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
[方六]
鸡蛋皮若干。将鸡蛋皮洗净;烤干,研粉过箩极细。1周岁以下,每次服0.5克;1—2岁,每次1克;每日2次。
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儿佝偻病。
[方七]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
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
[方八]
猪脊骨或腿骨150克,红萝卜 200克。将二者洗净共煲汤服食。
本方适用于因肾脾虚弱所致的小儿佝偻病。
[方九]
胎盘粉10克,醋炒鱼骨50克,炒鸡蛋壳20克,白糖30克。共研细末,每次0.5克,1日3次,宜久服。
本方适用于因肾气亏损所致小儿佝偻病。
[方十]
虎胚骨(酒炙赤)、生干地黄、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风、当归、川穹、牛膝各等分。将药制成末,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服5丸,酒吞下或木瓜汤下。
本方出自明朱橡著的(普济方》,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方十一]
怀山药、牡蛎、生龟板、黑芝麻各15克,怀牛膝、熟地、茯苓各9克,制首乌12克,山萸肉、生白术、西党参、全当归各6克,益智仁3克,大红枣3枚。水煎服,或将药研成细末,和匀,每日早晨、晚上用开水冲调4.5克。同时用炙黄芪9克,大红枣5枚浓煎,连汤带枣1次服完,每日1次。
本方源于《中医临证摄要》,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方十二]
黄芪、菟丝子、白术各10克。水煎服,上药煎成200亳升,装人瓶中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全程2个月。

下一篇:高血压,心脏病病人吃什么保健品好? 上一篇:用小儿推拿怎么治疗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