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两性养生 >

请问中药材“知母”和“芝母”有没有区别?

更新:2025-01-02 21:08编辑:bebe归类:两性养生人气:0

一、请问中药材“知母”和“芝母”有没有区别?

有区别。

知母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为清热泻火药,可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

芝母

为藏贝母,又名藏青贝、炉贝。据《晶珠本草》、《概略本草》和《如意宝树》中记载:藏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郁散结、肺热咳嗽之功效。其味甘性凉。生津、止咳、润肺。适用于清热化痰、肺病、肺虚咳喘等。

二、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泄火,滋肾润燥。

三、中药知母有什么作用

【药 名】:知母

【拼 音】:ZHIMU

【英文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功 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利水消肿、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主 治】: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大阴经。 ③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①《别录》:“多服令人泄。”②《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 微弱者禁用。”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 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药物配伍】:配贝母:清热、化痰;配黄柏:滋阴降火;配草果:燥脾去湿;配石膏:清热保津;配栀子:清热除烦;配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

【别 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本经》)、芪母(《广雅》)、提母(《范子计然》)、是母(《玉篇》)、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

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后习称毛知母;除去外皮,晒干后习称知母肉。两者均以条粗、质硬、断面色黄白者为佳。生于海拔3200-4000米林下、灌丛、草地。主产于青海玉树州各县,年产量约50吨,为省特产药材。性寒,味苦,具清热、除烦、滋阴之功,用于治烦热口渴、肺热燥咳、午后潮热等症。

四、知母的作用

您好!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作用:①抗菌作用:知母煎剂在琼脂平板上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沙伯氏培养基上,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也有些抑菌作用。②解热作用。③其他作用

下一篇:猪肝含有七大类营养素中的什么 上一篇:宝宝不长个不长胖是因为奶水不营养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