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害怕走关系,怎么解决这个心理问题?
一、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害怕走关系,怎么解决这个心理问题?
这是由于性格上的关系,楼主性格弱,为人感性,考虑他人比较多。出现你所说的状况说白了就是脸皮儿薄,总怕被别人拒绝。
解决方法有2种:
一种是缓和一点儿的,比较稳当的进行性格转型:即多从事一些与人交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最合适的是业务员、销售员,对你性格的影响将是很明显的。可能工作成绩不突出,由于楼主这种性格的人一般心思较细,可能会郁闷会儿,但如果性格转型以后将会与人交流顺畅、处事恰当,是很受欢迎的性格。
这种方法缺点显而易见,首先时间较长,其次要不得不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第二种方法是参加一些人际培训班,在日本、香港像这样的培训班都很多,很多白领都加入,他们每天一早集合跑步、喊口号等等,挺疯狂,也挺有效。
你也可以自己锻炼自己,不给自己犹豫的机会,一开始考虑去或不去,就马上命令自己起来、去,脑子里可以想:“去了就不成又能怎么样?又不会死,等过10年看看今天的事儿根本就不值一提,恐怕早就忘了。”经常这样也挺有效。
最后---不需要去看什么这个那个的书,没用,你自己都分析了:你是行动力弱,对!光看书顶什么用?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做!
祝你成功!
二、什么是人际学
人际学也就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科学。
三、人际关系与心理学有什么联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的学科。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不同的,但有交叉。
现在有一门叫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在搜集人际关系的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去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科学。
研究目的是:明确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心理、行为发生的条件和情境,并使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使那些不完全详尽的社会常识性知识得到升华。
四、怎么样和同学处好关系
用真心去对待 要学会包容
同学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宿舍、班级、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学会处里好同学关系,将来走上社会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影响社会。
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1)交流水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彼此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互酬水平
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具有“互酬性”,即,“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这里的“酬”不仅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情绪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内容。人与人相处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越是稳定密切。有些同学之所以与别的同学处理不好关系,互酬性低,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表现对同学的需求、困难漠不关心,使人感到你很冷漠。
(3)评价水平
通俗地讲,就是你对别人怎么看,以及要求别人怎么看你,评价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决你讲别人好话的多少,而在于评价是否真诚和符合实际。
(4)包容水平
人与人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这种差异能否包容也是人际是否协调的表现,包容水平越高,与他人相处的适应性也就越大,人际关系相当好,反之亦然。
三、【干预措施】
根据上面四个要素,我找来这位女生并给这位女生以下几个建议:
1 、加强交流
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2 、关心他人
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3 、宽容别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4、完善自我
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做到:
1)服饰整洁美观。2)习惯面带笑容。3) 注意言谈举止。4) 不要卖弄自己。5)多多帮助别人。6)善于赞美别人。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热于赞美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悦度将大大增强,同时注意夸奖别人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应遵守两个原则:第一,赞美应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应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第二,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
5、保持适当的距离
有时我们对某人太好时,她反而不领情,离我们远远的。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按互酬水平,你的关心,别人是要回报的,当她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回报你的关心时,她只好采取不接受你的关心,疏远你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其二,任何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只有自己拥有,再好的朋友,如果她不想让你进入而又无法回绝,只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人与人之间适当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让彼此感觉到都是自由的,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