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为什么什么都不怕就怕人?

更新:2024-12-24 08:55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为什么什么都不怕就怕人?

日本学者率先把社交恐惧诊断为恐人症,这个诊断很直观。其实,社交恐惧是自我消极暗示的结果,古文里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是很好的例子。

社交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在动物世界里,看不到这样的现象。社交恐惧看起来是对某些人的排斥,实质上是朝内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排斥。对自己的不喜欢又怎么能逃得掉呢?于是社交恐惧引发的内心痛苦、羞耻感、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我憎恨会让很多人吃惊。

慧,22岁,秘书。她对我说,她最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一到开会,面对众目睽睽,她就有窒息的 感觉,难以自拔。她从小就是个内向寡言的女孩子。中学的时候,她暗恋上了班长杨,但她发现杨喜欢泼辣积极、外向活泼的女生。正好到了班干部改选,慧想参 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博得杨的好感。她积极准备,花费了很多心血,就连手势表情都对着镜子一丝不苟地演练过。到了班干部竞选的演讲会场,慧走上台突然 发现杨并没有来。刹那间,她的大脑一片空白,仿佛是一条冲到沙滩上的鱼,艰难地张着嘴,却什么都说不出……结果可想而知,慧不仅完全失败,还成为同学间的 笑谈。后来,慧在公众场合一发言就紧张、焦虑。

其实,一次演讲的失利,慧应该有心理准备。一向性格木讷的她,怎么会一夜之间变得夸夸其谈?即使是伶牙俐齿的人也会出现一时失语忘词的情况。问题的关键是,她把这次演讲的成败与自己的感情得失联系起来——在演讲时由于过分紧张焦虑而导致的感知障碍,比如大脑一片空白、张着嘴说不出话来等,本来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却被人为扩大化,以致造成了心理障碍。

每个人诱发社交恐惧的事件并不相同,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却是相同的。那些对自我要求过于完美、太在乎别人看法、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最易被社交恐惧所困扰。

人际关系紧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日本学者率先把社交恐惧诊断为恐人症,这个诊断很直观。一个家伙什么都不怕,就是害怕与人在一起,听起来够幽默吧?其实,社交恐惧是自我消极暗示的结果,古文里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是很好的例子。

害怕社交的人也是缺乏社交原则的人,因为不明,所以暗示性就增高。严格说来暗示与敏感的个性特征有关,如果敏感的人有了某种原则依托,受暗示性也会大大降低。下面两个原则被认定为社交的普遍原则。

一、快乐原则,主动与人分享快乐,自己也收获快乐。反之,如果把敏感、多疑、焦虑与人分享,收获的就是痛苦与恐惧。

二、对等原则,你帮助了别人也要给人机会帮助你。一个总帮助别人却不愿被别人帮助的人慢慢地会没有朋友;一个总希望别人帮助却无心去帮助别人的人也会慢慢地失去朋友。所以,要主动认同自己和认同别人。用这两个原则进行社会交往,在社交中的担心就会大大减轻。

人不是因为年长而应付自如,而是因为学得了情绪管理的能力,学得了一系列变“客场”为“主场”的技巧,才有了顾盼生辉的魔力。往深处说,在一个陌生的场 景里,人人都有恐惧,恐惧感低的人或许预防恐惧的技巧比较高超。几乎所有人都曾在某个社交时刻被突来的恐惧感所击中,那些神采奕奕的政界明星,也有手心出 汗词不达意的时候。但明星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克服了一瞬间的羞怯和动摇,再次进入了如鱼得水的境界。

(来源:网络)

人际关系的感受是什么?

通常而言,人的心态有以下四种:

1、“我行,你不行”,肯定自己,否定他人。台湾作家刘墉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在美国画廊示范挥毫,当技惊全场,获得热烈掌声之后,有人举手:“请问中国画与日本画的关系。”画家回答说:“日本画全学自中国,但是有骨没肉,毫不含蓄,不值得一看!”话没完,观众已纷纷离席。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以 “我行你不行”的心态与别人交往,凡事都“我对你不对”,常不能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2、“我不行,你行”,否定自己,肯定他人。持这种态度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是无能和愚蠢的,无论做什么都不行,而似乎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强得多,与人交往时常常把“对对对、好好好、行行行”挂在嘴边,用一种近乎讨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唯恐得罪他人。这样一直戴着面具生活着,久而久之会让自己觉得身心俱惫,而让他人觉得虚伪。

3、“我不行,你也不行”,否定自己,也否定他人。认为自己低能,同时也认为别人并不比自己高明多少,他的世界只有灰色与黑色,常常后悔、自责或者责备别人。这样的人所发出的讯息往往让人不舒服,别人自然也不会喜欢与其来往。

4 、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持这种态度的人,充分体会到自己拥有一种强大的理性能力,对生活的价值也有恰当的理解。虽然他们并非十全十美,但他们能客观地悦纳自己与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去改变他们能改变的事物。他们善于去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

为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几项意见供大家参考:沟通时要坦诚,接纳彼此的看法,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彼此的要求和请求要合情合理;培养幽默感,给予对方适度的赞美;主动地关心对方的成长与幸福;尊重他人的自由与适度地自我肯定表达。

总之,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交往与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和态度,只有真正地欣赏和接纳他人,也认可自身的价值,真正地从交往中获得乐趣的人,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下一篇:如何处理职场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