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篙是什么菜?
一、芦篙是什么菜?
芦蒿 (Artemisia selengensis) 又名蒌蒿、藜蒿等。属菊科蒿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的一种古老的野生蔬菜。
现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野生于荒滩山坡、圩区、洲地、路旁抗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主要以鲜嫩茎秆供食用,由于其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朱元璋曾将芦蒿作为贡品来享受。根茎肥大,富含淀粉,营养丰富。每百克嫩茎含有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钙730毫克、磷102毫克、铁2.9毫克、胡萝卜素1.4毫克、维生素C49毫克。芦蒿可凉拌或炒食,清香而脆嫩,具有清凉,平抑肝火,艰难险阻预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根茎不仅味美可口,香甜脆嫩,并且具有补中益气,生发乌发,久食有令人耳聪目明,延缓衰老等功效。
二、离篙的功效与作用???
藜蒿的基本介绍
藜蒿为菊科植物蒌蒿的嫩茎叶、根状茎,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鄱阳湖盛产藜蒿,每年阳春三月,也是藜蒿盛产的季节,南昌人特别偏爱用藜蒿炒腊肉,俗话说:“鄱阳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藜蒿被列为野蔬上品。用藜蒿炒腊肉,是每个江南人都爱吃的一道家常野菜,一直享有“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的美誉。其制作也简单,636f7079e799bee5baa把藜蒿除去根后的嫩茎切成半寸长一段,腊肉切成丝,外加一些葱段。先炒腊肉后加入藜蒿和葱段煸炒,加入汤料片刻起锅淋上小麻油即成。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醇香柔润,且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诱惑着食欲。食后有开胃理气、神清气爽的功效。
藜蒿的嫩茎、芦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质茎均可食用。藜蒿嫩茎深青或淡绿色,像豆芽菜粗细,可摘成一段段,有一种特殊浓烈的异香,比芹菜的味道好。藜蒿本是野生,现在技术发达,可以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它生育期间病虫害少,基本不施农药;藜蒿嫩茎味道清香,肉质脆嫩,可作主食或者配料,可熟食,亦可凉拌,色味极佳;一年种植可以多年受用,特别是春秋两季,可以批量供应。因此,随着人们菜谱的变化,经过人工栽培的藜蒿走近了解寻常百姓家,也步入了高档次的宾馆、酒店。
另外,藜蒿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中医认为其除食用之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能。
藜蒿的功效与作用
性平,味甘辛;入脾、胃、肝经。健体补虚,清心解毒,利胆退黄。主治肝胆湿热,脾虚纳滞,俄腹胀满等病症。
1.健脾开胃,助人饮食。藜蒿气味辛香怪诞,可以刺激人的食欲,增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2.利湿清热,利胆退黄。民间依据藜蒿这一食疗作用,经常使用来防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有良好效果,无不良反应,药理机制尚待研究。
藜蒿的营养价值
藜蒿包含多类营养成份,特别含有大量胡萝卜素与维他命c,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素质,防病治病,润泽皮肤。
三、茼蒿菊的营养价值
茼蒿,俗称“蓬蒿”,属菊科茼蒿属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中国原产,自古食用。最早将茼蒿列为蔬菜是孙思邈的《千金食治》。该书说蓬蒿“味辛,性平,无毒。安心气,养脾胃,消痰欲”。如果唐初人们已经辨明了它的性味和对人体的作用,那么,开始食用的时间当在汉唐的三四百年间,具体何时就难确定了。
到了清代,茼蒿竟还是一种颇有身份的时鲜菜。乾隆时的阮葵生在其《茶余客话》的“太庙荐新”一节记述:“二月王瓜、柳蒿菜、水萝卜、芸苔、茼蒿菜……”能进太庙,并非等闲之菜了。
说到茼蒿异味的“异”,从其形态与气味来看,似乎“异”在像菊,所以,有的地方叫它“菊花菜”、“春菊”倒合适些。人们爱它的这股不同于常菜的气味,还由于它含有10多种氨基酸,更有独特的鲜香味。家常素炒,只用盐油就很有风味,尤其是茼蒿软嫩细滑,又多于春夏之际上市,菊香常带给人以清凉的感受,暑天吃它特别显得爽口利胃。
谈到烹调应用,茼蒿均以鲜品供食,最宜做汤,素汤、荤汤都可。需要注意的是茼蒿绝不能先下锅,要待水滚开之际再将其投入,这样,既可保持其色泽的翠绿和口感的嫩脆,还可保持其特有的香味。否则,清新尽失,便令人兴味索然。盛夏炎热,人们少吃荤腥,但倘若是一碗“茼蒿氽丸子汤”则另当别论。其做法是清水汤氽好肉丸子以后,再放进茼蒿,待其变色后盛碗,吃起来真有爽而不腻的感受。也可以炒食,荤素皆宜。还有个办法是用炒茼蒿作荤菜的衬底,像作“红烧狮子头”的衬底,可获得珠联璧合的效果。另外,以开水烫后拌食也是可供选择的吃法之一,亦比较简便,讲究一些可用酱醋、麻油拌和,如果加上虾皮、火腿丁、午餐肉丁之类荤料,那就更上一个等级了。
茼蒿的营养成分无所不具,尤以胡萝卜素含量值得重视,每百克含2.54毫克,相当于茄子的15倍,是黄瓜的30倍。它所含的挥发性精油及胆碱等物质,具有开胃、健脾、降压补脑等功效。常食茼蒿对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等均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