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米饭怎么吃更健康

更新:2024-12-15 14:08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米饭怎么吃更健康

配合蔬菜和肉类吃最健康啊。

还有隔夜的饭最好就不要吃了,不健康。

最近在超市买了米伴侣,就是那种五谷杂粮,和米放在一起煮,同煮同熟的那种。

那个和米饭一起吃,也很健康的呢。

二、各种米一起吃好处多吗

各种米一起吃好处很多:

最滋补的粳米

我们日常用来做米饭的普通大米又称粳米或精米,呈半透明卵圆形或椭圆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胀性小,但黏性大。作为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及钙、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

用粳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病人、产妇和老人最是适宜。同时,粳米粥有“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的美称,应该常适量食用粳米粥。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

最助消化的糙米

所谓糙米,就是带壳的稻米,如果将这层壳在二次碾磨过程中去除,就成了我们所熟悉的糙米,糙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

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于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消化道疾病有效。糙米较之精白米更有营养,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最补肾的黑米

黑米,又称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钙、磷、铁、锌等物质,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

经常食用黑米,对慢性病人、康复期病人及幼儿有较好的滋补作用。能明显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健,有利于儿童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并可促进产妇、病后体虚者的康复,所以它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黑米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健脾开胃、补肝明目、养精固涩之功效,是抗衰美容、防病强身的滋补佳品。

最排毒的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是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

糯米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疗疮等功效、可用于虚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消渴多尿、气虚自汗、妊娠胎动、痘疹痈疖等病。但因为糯米不好消化,不宜食之过量,老人、小孩、脾胃虚弱者尤应注意。

最养颜的薏米

薏米,又称薏仁米、苡米。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薏仁米营养丰富,含有意苡仁油、薏苡仁脂、固醇、氨基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成分和维生素B1、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医认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对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胃癌、子宫颈癌等症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薏米对于美容的功效也十分显著,它能够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疗效。另外,它对紫外线还有吸收能力,多吃薏米就可以防晒。但应注意,大便燥结、精液不足、小便多者、孕妇不宜服用。

最养胃的小米

小米,又称粱米、粟米、粟谷。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由于小米非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被营养专家称为“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肾气、清虚热、利小便、治烦渴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体虚、精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良品。

三、怎么吃小米更营养

煮小米粥当早餐。

四、如何正确健康的吃米饭?

关于“米饭怎样吃出健康?”相关问题,小编给您做详细的解答: 市面上各种主食让人目不暇接,可中国人就是爱吃米饭,怎样能巧做米饭、吃出健康呢?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各种健康食物搭配着做米饭,有益健康。 1、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可以做燕麦硒米饭、美国甜玉米粒硒米饭、白萝卜细小块硒米饭、枸杞子硒米饭。 2、午饭时吃干,晚饭时熬粥,会有很好的效果。 做这样的米饭时,不费什么劲,只是把硒米放好后,适量放入这些食物,用电饭煲就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硒米饭来。 3、如果上火,可做绿豆硒米饭,白萝卜条硒米饭。绿豆事先应用清水泡半天,煮熟后再做米饭。 4、如果大便不畅,可做红薯硒米饭、南瓜硒米饭。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把红薯或南瓜切成小块放入米中,食时甘甜可口,过后大便通畅。 谁说吃米饭就会发福呢!其实,硒米饭与肥胖不是划上等号的! 根据不同的时令,还可做不同的水果硒米饭,胡萝卜小块硒米饭、香菇硒米饭、黑木耳硒米饭,与相应的炒菜相配,效果更好。还可做红小豆硒米饭、黑小豆硒米饭、大云豆硒米饭,豆类都应煮熟后再与硒米一块烹制。

五、 谷类食物应如何食用呢?

谷类食物除了提供热能、蛋白质外,还提供大量的b族维生素,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维生素b1是小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如缺乏会导致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损害,出现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类的胚芽和外皮中,过度的碾磨和不合理的烹煮,可使之大量丢失。我们在食用谷类食物时,一定要减少维生素b1的损失,确保小儿的健康成长。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粗细粮搭配食用在谷类碾磨加工成精米、精白面时,维生素b1会随着外皮白白丢失。虽然精米、面吃起来细腻可口,但长期吃会影响健康,所以要粗粮细粮搭配着吃。

2.不要过度淘米淘米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米粒中的杂质,有些人喜欢反复搓洗,但搓洗不仅除不掉米粒中的杂质,还会使米粒外层的营养素丢失更多。随着淘米次数的增多、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水温的增高,各种营养素的损失也随之增加,所以淘米时最好是用手把米粒中的杂质拣去,不要长时间浸泡,不要用热水淘,不要反复搓洗,不要淘米次数过多。

3.不要吃捞饭做米饭时应采用蒸、煮的方法,但有些人喜欢做捞饭,即将大米煮到半熟,然后捞出再蒸,将剩下的米汤扔掉,这样会使得溶于米汤中的b族维生素大量损失,可达40以上。采用蒸、烤、烙等方法制作面食时,各种营养素损失很少,煮面条时,部分营养素溶于汤中,若面条与汤同时食用,可减少营养素的丢失。

4.烹煮时不要加碱维生素b1在碱性环境中极易被破坏,在煮稀饭或发面时加碱,都可使维生素b1被大量破坏,所以发面时最好用酵母而不要用小苏打。

下一篇:人参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上一篇:给小朋友吃的菠菜鸡蛋汤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