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两性养生 >

烹饪原料的可食性三要素。

更新:2024-12-13 03:55编辑:bebe归类:两性养生人气:0

一、烹饪原料的可食性三要素。

烹饪原料的可食性三要素:

1. 符合饮食要求:烹含仿饪原料应满足人体健康和营养需求,适合作为食物。

2. 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烹饪原料谈敏纤应含有均衡拿旅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供给人体所需的营养。

3. 通过烹饪手段制作各种食品:烹饪原料可以通过烹饪手段如煎、炒、烹、炸等方式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食品。

二、烹饪原料食用价值主要取决于哪三个方面?

安全性、营养性、适口性。

1、安全性:原料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卫生标准,保证人们食用安全。

2、营养性:原料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3、适口性:原料应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使人们愿意食用并享受美食。

三、烹饪原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和什么

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根据在机体内的作用,这些营养成分可以分为构成物质、能源物质和调节物质三部分。蛋白质、无机盐和水是构成物质,糖和脂肪是能源物质,维生素是调节物质。 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双糖由单糖分子连接而成,如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组成,如淀粉、纤维素。食物内含有多种糖类,如谷物种子、甘薯和胡萝卜含有淀粉,植物的果实和部分根、茎含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牛乳含有乳糖,蜂密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1克糖完全氧化时能放出约16800焦的热量。人体所需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恒温动物如猪、牛、羊的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呈固态。变温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如鱼肝油、菜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呈液态。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物质贮存在体内。在植物内,大部分脂肪贮存在种子内(大豆,花生);在动物体内,大部分脂肪贮存在卵内、皮下、肠系膜等处。脂肪是人体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1克脂肪完全氧化时能放出约37700焦的热量,比糖分子多一倍以上。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一般由1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结合而成。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又是构成酶的材料,还是机体的能源物质,1克蛋白质氧化时能放出约16800焦的热量。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常见的有20多种,其中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8种,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另外一些氨基酸如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人体能够合成,不一定要食物供给,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目前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1、B2、B6、B12、C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等。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人体缺乏时,上皮组织会发生角化,皮肤粗糙,易患夜盲症和呼吸道传染病。维生素A溶于脂肪,在动物性食物里,如动物肝脏,鱼肝油、奶油、蛋黄中含量较高。有些植物性食物,如胡萝卜、番茄、黄色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把它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B包括B1、B2、B6、B12等几种。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作用。例如,维生素B1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缺乏时,容易患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严重的还会患脚气病、下肢沉重、手足皮肤麻木、心跳加快等。米糠、麦麸、瘦猪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均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大,容易破裂,引起皮下和牙龈的血管出血,成为坏血病。维生素C多含在新鲜的水果里。辣椒、甘蔗、番茄、枣、柑桔等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很丰富。 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的正常钙化。缺乏时,会使骨缺钙,发育不良。维生素D在鱼肝油、蛋黄、动物的肝、肾和杏仁中含量较多。在人体的皮肤里,含有一种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能转变成维生素以因此,人经常晒太阳,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主要元素有钙、磷、镁、钠、钾、氯等,微量元素有铁、铜、碘、锰、钴、锌、氟等。无机盐都依靠食物供给,例如钠和氯主要来自食盐,钙、磷、铁等在一般食物中均可满足需要,但在儿童发育期要补充含钙多的食物。许多无机盐是组成细胞、酶、激素、维生素的成分,例如,钙、磷、氟是骨胳和牙齿的组成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锌是多种酶的组成元素,钻是维生素B12的组成元素。无机盐也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例如,钠、钾、钙跟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有关,氯跟胃酸的形成、唾液淀粉酶的激活有关,锌跟胰岛素的合成有关,钴跟造血机能有关。

四、烹饪原料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有哪些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等等

五、烹调会带走哪些营养

维生素最容易损失:在烹调时,食品原料由于受热、氧化、切割等作用,可造成维生素的大量损失。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维生素C,B族维生素少量损失,而脂溶性维生素损失较小。损失程度大致的顺序是:C>B1>B2>其他B族>A>D>E。

其中,维生素C加热温度越高,烹调时间越长,损失就越大;维生素B1、B2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一般的烹调温度中损失不大,但在高热或遇碱后则损失较大,所以煮粥要少放碱;维生素A一般烹调损失较小,但遇到空气则易氧化,所以做完的菜要尽快吃;维生素D耐热、耐酸碱,烹调中损失微乎其微;维生素E耐热性高,对碱也稳定。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维生素都“怕热”。易损失的维生素C,最好多通过生吃蔬菜的途径来补充。

矿物质都溶在汤里:矿物质包括钙、镁、磷、铁、碘等等。在烹调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损失,只发生流动。这是因为食物在受热时发生收缩以及调料等因素造成的高渗透压环境,使得这些矿物质跟着水分一起流失到汁液中了。如煮骨头汤,骨头中的可溶性物质钙以及磷脂都溶解到汤里去了,所以喝排骨汤可以获得钙但吃红烧排骨则不能,因为人们不会去喝红烧排骨的汤汁;又如蔬菜中的矿物质,在盐和酱油等高渗环境的作用下,大部分都流失到菜汤中了

下一篇:牛肉汤怎么做好吃又营养_牛肉汤怎么做好吃介绍 上一篇:冬天煲什么汤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