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儿教师有哪些意义?
一、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儿教师有哪些意义?
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儿教师的几个方面的意义:
提高教学效果: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沟通,更好地传递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亲和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让幼儿教师更加亲近幼儿,增强亲和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提高职业素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使其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增强竞争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以上是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儿教师的几个方面的意义。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儿教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其口语交际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幼儿教师能够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幼儿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有利于幼儿综合能力发展。幼儿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还体现在语言理解、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幼儿教师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故事、唱歌、表演等,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发展。幼儿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能够用有效的语言与幼儿、家长、同事进行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具体来说,幼儿教师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声音清晰洪亮,语速适中。幼儿教师的声音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清晰洪亮的声音能够让幼儿听得清楚,语速适中能够让幼儿听得舒服。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语法正确。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是准确流畅的,语法应该是正确的,这样才能让幼儿听得懂。
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是生动形象的,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语言表达具有针对性,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演讲、辩论等方式来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多与幼儿交流。幼儿教师应该多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幼儿沟通。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幼儿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性,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保障。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教材统筹规划口语交际能力体系按照什么三个维度安排口语交际活动
教材统筹规划口语交际能力体系,主要是按照倾听、表达和应对这三个维度来安排口语交际活动的。
首先,倾听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在教材中,通过设计各种听力材料和活动,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能力。例如,教材中可能包含对话、讲座或新闻报道等音频材料,要求学生听后能提炼出关键信息,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更好地捕捉和理解对方的话语,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其次,表达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核心。教材通过设计演讲、描述、叙述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例如,教材中可能设置情境对话任务,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应对能力则是在真实交际环境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教材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对话,教会学生如何在不同场合恰当地回应他人。这种训练包括学习如何提出问题、给予反馈、处理误解等。例如,教材中可以设置商务谈判或社交场合的模拟对话,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交际挑战。
综上所述,教材通过倾听、表达和应对这三个维度的系统训练,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在日常交流和职业发展中更加自如和自信。这样的统筹规划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实用的交际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孩子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使孩子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学会倾听与表达,逐步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景,让孩子想说
创设情景,是训练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手段,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孩子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呢?
1、语言描绘。教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如教学《找春天》一文时,可利用配乐描述,教师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随着乐曲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孩子引入到绿树红花、绿草如茵,百鸟欢歌的春景图中,激发孩子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引发他们说的欲望。
2、媒体引导。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文时,教师在组织口语交际前,给孩子播放一段“美丽的春天”课件,创设直观情景,为孩子说提供素材。“你找到春天了吗?”“春天是怎样的?”“春天在哪里?”孩子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围绕老师的提问展开口语交际:“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枝头上。”“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草地上”“春天的阳光晒到身上暖洋洋的。”……
二、引导观察,让孩子会说
孩子敢于说,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会说才是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所在。
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春游时,你去过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
②你喜欢大自然中哪些景物?
③田野里人们在干什么?
④草地上放风筝的小朋友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样,让孩子先随着老师的问题提示进行观察,再用自己的语言有序地说出来,既培养了孩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又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看图写话作了铺垫。
三、多施鼓励,让孩子敢说
有的孩子胆小,一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其交际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说。
1、营造良好的氛围。当一个胆小的孩子发言时,教师让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当说话的同学出现结巴或词不达意时,不挖苦,不嘲讽,而是适时地予以善意的帮助和及时的补充。让他人说得轻松,说得流利,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允许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出现不足甚至错误,多表扬,少批评,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说。同时,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一起讨论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交流。
四、回归生活,让孩子有话可说
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教师可将孩子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因生活实践中的知识来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如教学完《打电话》一文后,要求孩子回家练习打电话,让孩子给妈妈打电话,爸爸当评委;让孩子给爸爸打电话,妈妈当评委;让孩子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爷爷奶奶当评委;孩子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非常熟悉,不用胆怯,一定有话可说。这样,孩子既巩固了课内知识,也很好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活动,教师只有采取多种手段训练孩子,不失时机地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