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关于语文五分钟课前活动的反思及建议600字

更新:2024-12-05 11:55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有人形象地说,当今世界三大宝:口才、金钱加电脑。而将“口才”放在三宝之首,足以说明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能理解、能思考的倾听,准确、简洁、流畅、自信的表达,文明、和谐、愉悦的交流,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学的今天,广大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却令人忧虑。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以为,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课前五分钟说话活动”,乃是一柄“尚方宝剑”。本人试从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活动原则、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前五分钟说话活动”加以构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前五分钟说话活动的性质和目的

课前五分钟说话活动,和其它语文课内外活动一样,也应具备三性;其一,活动性。即以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活动为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其二,自主性。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积极参与,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其三,广泛性。即活动对象是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活动内容是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衔接,活动形式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此外,还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知能智德的素养。

具备了“三性”,课前五分钟活动则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会倾听、准确表达和交流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第三,扩大语文学习资源,加强语文和其它方方面面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课前五分钟活动活而不乱,动而有序,且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梯度合理,还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语文学习不是从“零”开始,也不是“到此”结束,说话训练更是如此。专家们把语文学习划分为“习得”和“学得”的过程。幼儿学说话,一字不识的文盲能说会道等,这都是无意中的“习得”;而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年龄特点、文化程度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这是“学得”。“学得”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而要真正做到灵牙俐龄、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甚至“展卷而自能通解”,还必须做好阶段性的“目标”定位工作,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2、系统性原则

张志公先生曾说:“……教出来的学生,大学毕了业,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吧,结结巴巴,说不好。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系统训练过。”如果课前五分钟活动也仅仅走走过场,做做样子,随心所欲,没有周密、严谨、系统的安排,非但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相反还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3、合理性原则

在五分钟内安排活动,组织者务必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所处地域特点,针对学校、家庭、社会中熟悉的问题来选择话题,做到合情合理合度,务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总目标的全面达成。

4、灵活原则

特级教师肖家芸老师说:“万事万物,皆关一‘活’字。活则新鲜,活则畅快,活则兴盛,活则久远。”针对课前五分钟而言,生活中的人物象都可以转化为“说话”活动的资源。故这里的“活”是指说话内容与说话形式的活泼,学生思维调度的活跃与参与听说活动的场面的活现。

5、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五分钟活动,立竿见影,成功感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

6、创造性原则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得好,“人的脑力劳动中最深奥的是创造”。创造是一种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思维过程,是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必须不可忽视其个性特征。只有充分挖掘各自潜能,尽可能诱发其创造性,方能发挥个人特长。

7、长效性原则

说话训练是示未来社会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不可急于求成,它需要师生几年如一日付出努力,苦心经营,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熏陶渐染。

三、课前五分钟说话活动的形式

古人诗云:“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在常规的五分钟说话活动中,若有意识的强调一些“说”的方法,变换一些“说”的形式,那整个活动会别有一番情调,更能引人入胜。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形式。

1、自由侃谈

就是让学生口头描述与语文学习有关的事件,只要是能启发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压力的任何话题均可。这种自由侃谈,既能反映学生各自的语言水平,又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各自的语言水平。

2、自主问答

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一篇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置疑,或就学生的“说话”内容提问、解答。这样逼迫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交流思想,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素质 上一篇:口语交际写作文时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