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饮食养生 >

吃姜对身体有那些好处呢?

更新:2024-11-29 10:40编辑:bebe归类:饮食养生人气:0

一、吃姜对身体有那些好处呢?

生姜是去寒的.比如吃生冷的食物加入点生姜让食物寒性小一点这样就不太会拉肚子,肠胃不好的人可以食用多些,还可以驱除东西的腥味/

二、姜怎么吃最有营养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三、姜、葱、蒜哪个更有营养?为什么呢?

葱、姜、蒜不光是烹饪菜肴的调味佳品,而它们的药用价值早已载入中国医药巨典《本草纲目》,千百年来民间百姓常随手采集用于疗伤治病,价廉效着,显示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宏大博深。

葱:

葱,百合科植物,其味辛辣性温,入肺、胃经,具有解表散寒、通阳抑菌之功效。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葱可除肝中邪气,安中利五脏,杀百药毒。”明朝李时诊说:“葱乃释家五荤之一,生辛散,熟悉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葱全身可入药,带须葱白外用能散寒发汗,内服可通阳止痛;而葱叶利尿、葱籽强壮,葱汁解毒。中医临床上可用葱白三根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风寒感冒,发烧头痛;将葱白捣成汁滴汗时,用生葱白、生姜各15克与食盐少许捣成糊状,用布包好涂擦手心脚心、前胸后背及肘窝腋窝,可发汗退烧。婴儿感冒吐奶,可用葱白2至3棵切碎加入一小杯人乳中上屉蒸透,取乳汁分数次喂服,疗效极佳。小儿麻诊出不透,可用带须葱白捣烂敷在肚脐上,疹子很快出齐。另外,生葱捣烂外擦可治蜂蜇伤。

姜:

姜为姜科植物,根茎味辛性微温,气香特异,入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功效。药用可分鲜姜、干姜和泡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说明姜的药用价值之大,范围之广。中医硏究认为,姜常用于外感风寒,痰湿犯肺或脾虚胃寒,水湿内停。将生姜捣汁冲服或煎汤内服,可解食鱼蟹中毒。由于姜辛散力较强,又有化痰止呕之功,配鲜竹洒水治中风痰迷、口噤不语等症。生姜煮熟后刺激性较小,能温中祛寒,可治胃寒腹痛。姜皮性味辛凉,有行水之效,临床配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等诸味中药可治皮表水肿。据药理硏究表明,生姜所含挥发油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温暖,兴奋神经。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进消化作用,大量服用可治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肾排泄,刺激肾炎发作,故肾病者甚用。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可治寒性吐泻,脘腹冷痛,肢冷脉微,痰饮喘咳。泡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蒜:

大蒜又名葫,为百合科植物的根茎,其性温味辛辣,所含大蒜辣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于细菌性、真菌性与原虫性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与预防价值。明李时珍着《本草纲目》称: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痛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古希腊运动员将大蒜作为保健食品,古罗马人用大蒜治疗伤风、哮喘、麻诊、惊厥等疾病疗效极佳。公元5世纪,印度人发现吃大蒜能增强智力,嗓音宏亮。中医硏究发现,用大蒜3至5瓣捣烂开水送服或取独头蒜以炭火烧熟,每次服3克,可治痢疾、急性肠炎;每日服数瓣醋浸蒜治心腹冷痛,3日可愈。口服大蒜汁加奶油可治高血脂症。大蒜4头切片煎水趁热熏洗外阴可治阴部搔痒;生吃大蒜配合温盐水漱口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好方法。

四、生姜有哪些养生功效?

生姜是我们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就很喜欢吃姜,后世很多文人都据此爱姜。生姜既能生 吃,又能用醋、酱、糟、盐、蜜加工食用,是居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又是物美价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据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挥发油,对胃酸、胃液的分泌有 双向调节作用,可增进食欲,促使肠道蠕动,消除肠胀气。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当然,严格地说,有 热证的人还是不适合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原来,夏天人们常吃很多冷饮、凉的食物,脾胃的阳气很容易受损。我们吃点姜,就可以防止出现这个问题;冬天的时候,人们常吃很多肉食,这样脾胃的运化也容易出问题,多吃点萝卜可以促进消化。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健胃止呕、化痰止咳。首先说生姜解表散寒,如果被冷风吹着,切几片姜,熬水喝下去,身上立刻就温暖起来,甚至会出汗。这样寒邪就被排出了。

生姜的另一个作用是止呕,如果脾胃不和,引起呕吐,此时绞点姜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呕,效果很好。姜汁做法:把生姜捣碎,加一点水,搅拌,沥出汁液,即可。

至于化痰止咳,是指因寒导致的咳嗽,或者有寒痰,在方子里加入生姜,则效果不错。在《伤寒论》里一共用到生姜39次,基本上均用来散寒、止呕、化痰。

如果冬天特别寒冷,早晨上班走得急,有时候会吸一肚子冷气,有的人会觉得胃难受。可采取这个办法:出门时在嘴里含片生姜,让唾液慢慢和姜汁混合,缓缓咽下。此即《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所说:“早行,宜含一块(生姜),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神农本草经》说:干姜,味辛、性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现在认为,干姜可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生姜和干姜不同,生姜发散力比较大,有发汗的作用;干姜发汗的作用不大,它是一味温里药物。中医有句话叫“附子非干姜不热”,《伤寒论》有一个著名的温 阳方——四逆汤中,就是附子和干姜搭配,用来回阳救逆。当人病重,阳气虚微,此时正气无法祛邪外出,使用四逆汤,会振奋人的阳气,使得患者出现生机。

冬天,有时穿得少了,或在室外时间长了,会引起腹痛,有的女士会更严重一些。如果有干姜粉(超市有售),可以冲服一点,起到暖中的作用。同时用热水泡泡脚,腹痛会很快缓解。

下一篇:牛奶和酸奶的功效分别是什么? 上一篇:鲈鱼怎么做最好吃清蒸好还是红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