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饮食养生 >

鲤鱼有什么营养?

更新:2024-11-26 17:55编辑:bebe归类:饮食养生人气:0

一、鲤鱼有什么营养?

鲤鱼(每100克)营养成分

成分

含量

热量 [千卡] 109

脂肪 [克] 4.1

蛋白质 [克] 17.6

碳水化合物 [克] 0.5

胆固醇 [毫克] 84

磷 [毫克] 204

钙 [毫克] 50

钾 [毫克] 334

钠 [毫克] 53.7

镁 [毫克] 33

铁 [毫克] 1

锰 [毫克] 0.05

烟酸 [毫克] 2.7

碘 [微克] 4.7

铜 [毫克] 0.06

维生素B2 [毫克] 0.09

维生素A [微克] 25

维生素E [毫克] 1.27

硒 [微克] 15.3

锌 [毫克] 2.08

维生素B1 [毫克] 0.03

味甘、性平,入脾、肾、肺经,有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 宜忌人群: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宜:适宜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产後乳汁缺少、肾炎水肿、黄疸肝炎的人士食用。

忌:患有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红斑性狼疮、支气管炎、哮喘、皮肤湿疹等疾病之人均忌食。

食用配伍: 宜: 1. 鲤鱼与山药与海带:鲤鱼富含多种营养素,搭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山药和海带,有滋补强身,补虚养肾的效果,对遗精、盗汗、夜尿便病症有功效。

2. 鲤鱼与米醋:鲤鱼与米醋也可利湿,一起搭配能加强功效,对有体虚、久咳、气喘等人士有效。 3. 鲤鱼与杏仁与红小豆:鲤鱼与杏仁与红小豆一起搭配能调节血糖、解酒解毒,而且对心脏病、肾病、腹胀有很好的食疗功效。

忌: 鲤鱼与咸菜:鲤鱼与咸菜一起搭配,鱼肉蛋白质中的胺易与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合成为亚硝胺,可引致消化道癌肿。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部份鲤科鱼类(包括鲤鱼)的鱼胆中含有毒化学物质,不会因烹调而消失,进食後可影响肝脏、肾脏和心血管系统,市民切勿食用。

二、扒皮鱼的皮怎么扒?

扒皮鱼的去皮方法:

一、把去骨的鱼扇平铺在菜墩上肉面朝上,刀从中间慢慢切下切刀皮停止,刀身呈30度角顺着鱼皮向前推切 ,切下一块鱼肉后,转过来左手持鱼皮刀身呈30度角顺着鱼皮向前推切下来,这样切鱼皮是整的而鱼肉是两块。

二、刀从靠鱼尾的位置切到鱼皮后刀身呈30度角顺着鱼皮向前推切,这样鱼皮和鱼肉都是完整的。

三、什么鱼蛋白高

乌鱼一向有「鱼中珍品」之称,蛋白质含量高,质量极佳,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以帮助身体组织建造和修补,可提高免疫力、补充体力与营养

鲤鱼: 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

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浮肿、咳喘者之人食用;同时适宜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产后乳汁缺少之人食用。

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红斑性狼疮、支气管哮喘、小儿痄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疗疮、荨麻疹、皮肤湿疹等疾病之人均忌食;同时鲤鱼是发物,素体阳亢及疮疡者慎食

四、哪种鱼蛋白高

扒皮鱼蛋白质含量特高

在巴刹鱼摊偶会看到一种去了头,去了皮,肉光滑,色白如雪,身体扁平的鱼类。大家都爱叫它“扒皮鱼”,名称形象地概括了这鱼展示在顾客面前的模样。

巴刹出现扒了皮、去了头的扒皮鱼。

“扒皮鱼”正式名字是“绿鳃马面鱼”或“绿鳍马面鱼”,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每年12月至隔年3月为其泛期,所以要品尝此鱼的美味现在还是时候。

这鱼除了那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因为这一缘故,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

此外,它还有马面鱼、象皮鱼、孜孜鱼、皮匠刀、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等别名。

过去家庭主妇把扒皮鱼买回家后,得自己扒皮。时代改变后,巴刹才出现扒了皮的扒皮鱼,没有扒皮的扒皮鱼反而少了,想看它的庐山真面目也难了,因为连鱼头也剁去了。

扒皮鱼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

扒皮鱼肉可做药用,治疗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它的皮则可制成明胶。

作为菜肴,扒皮鱼特别的细幼、无腥味。由于此鱼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最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比生鱼片还好吃,切片煮面线汤也非常可口,不妨一试。

五、鱼类的营养特点有哪些

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古人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之说。老祖宗造字,就将“鲜”字归于“鱼”部,而不入“肉”部,将鱼当作“鲜”的极品,因此,鱼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鱼不但味道鲜美,还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

一、吃鱼抗忧郁

科学家指出,美国有5%的人群患有较严重的精神忧郁症,而日本人患有较严重精神忧郁症的仅为0.1%,是美国人的1/50。研究表明,上述差异跟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中食鱼多少有关。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不吃鱼或少吃鱼的人,“开心激素”水平往往较低,美国人不常吃鱼,因而患忧郁症的人就多。

二、吃鱼防哮喘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因而长期以来,许多人把吃鱼视为引发哮喘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一直忌讳吃鱼。但有关专家新近研究发现,经常吃些新鲜的鱼,不但对哮喘病人无害,而且有益于预防哮喘病的发作。为什么吃鲜鱼能减少哮喘病的发作呢?因为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

三、吃鱼少痴呆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表现有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四、吃鱼防中风

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同是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患中风的人大大低于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原因在于日本人食用鱼较多。多吃鱼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饮食中的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高,则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鱼类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蛋氨基酸和牛磺酸,都是含硫氨基酸,它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使尿钠排出量增加,从而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专家建议,中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服三四克鱼油。

五、吃鱼防衰老

德国历史上有位很出名的宰相叫俾斯麦,他长年暴饮暴食,又过量吸烟,在他68岁时,身体已衰弱不堪,满脸的皱纹,眼珠混浊无光,好像死神在向他招手。可是后来他听了医生的话,每天食用鲱鱼,不久,奇迹出现了:他皮肤红润、眼睛明亮、精神饱满,一直健康地活到83岁。

研究表明,鲱鱼中不仅含有丰富的锌、硒、钙等矿物质,更重要的是有着大量的核酸。核酸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核酸。俾斯麦常吃鲱鱼,使他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并延缓了他的衰老期,确是明智之举。专家指出,多吃鲱鱼、沙丁鱼、鲑鱼、小虾、牡蛎等鱼类,可延缓人体衰老。

下一篇:石斑鱼的营养价值,食用石斑鱼的好处有哪些 上一篇:猪肉怎样做既好吃又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