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汉语课程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其中什么是基础?

更新:2024-11-25 19:41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汉语课程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其中什么是基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法有广、狭义之分

1.广义的教学法(approach):指教学理论体系

2.狭义的教学法(method):指具体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

实际上,教学方法、技巧与教学理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一定的教学理论产生一定的教学原则,而一定的教学原则又产生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没有教学理论的武装,中文教师不可能完成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技巧的使用也只能停留在机械模仿和盲目摸索的阶段,不可能做到举一反三、发展创新.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汉语教学的原则是汉语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反映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处理语言教学中各种矛盾的依据.在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教学原则.我们所说的基本教学原则,指的是我们认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教学原则.

二、普通话考试考些什么内容?

普通话考试考些什么内容?

普通话考试是为了评测个人汉语口语交际能力而设立的。中国国家汉办(汉语教学推广总部)规定了一系列的汉语水平标准,其中就包括了普通话水平标准,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标准”(简称“国标”)。普通话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标准而制定。

普通话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读单音节字词。这部分主要考察应试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是否正确,读音是否饱满、圆润。考试时间限制为3分钟,要求读100个单音节字词。

2、读双音节词语。这部分主要考察应试人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上声的读音是否正确。考试时间限制为2分钟,要求读50个双音节词语。

3、朗读短文。这部分主要考察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能力,特别是语流音变和语调等。考试时间限制为4分钟,要求朗读400字短文。

4、命题说话。这部分主要考察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考试时间限制为3分钟,要求说300字命题说话。

普通话考试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试,它不仅考察考生的汉语基础知识,还重视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参加普通话考试,考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并加以提高。普通话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考试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具体考试内容最好参考相关的考试规定和要求。

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口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就必须有较好的语音能力。

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却是马上要说的,就是这样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结结巴巴,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应变,应答如流。当然,这个情况是需要多练习才可以做到的。

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表现姿态自然,举止大方。自然站正,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面带微笑。用语恰当礼貌待人。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平时多抓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应用自如,这就是口语交际的方法和窍门,所以需要自己努力才可以做到的。

四、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一、引言

语言本来就是交流工具,而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因此汉语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却影响到了他们与主体民族-汉族的交往。 因此,为了增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熟练掌握汉语势在必行。 大量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汉语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把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愿大声练口语(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调查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依然很差,突出表现在口语交流时,说不出,表不清。我对阿瓦提县第四中学的138位民语言学生进行了口语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习汉语口语的动机,口语学习的障碍,学校对汉语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口语交流存在的问题,对口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看法等。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共138位学生。

(2)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态度与认识,以及学生在口语学习方面的现状与困惑。该问卷共设7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及态度水平等口语学习情况。

(3)对调查卷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72.4%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多与别人用汉语谈话是最有用的口语训练方式,其次他们认为有用的学习方式为做语法练习;听别人讲汉语和多看汉语书,人数分别占44%、40.9%和58%。98.1%的学生认为学会讲流利的口语非常重要,为应付考试和父母的只有极少数,分别为85%和32%;86%的学生认为口语教师非常重视口语训练,只有5.3%的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口语训练; 54.3%的学生认为学口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不敢开口,怕讲错,61.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得法,5.5%的学生觉得学习没兴趣。

通过问卷发现,75.4%的学生希望发音出错时老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马上予以纠正;也有74.9%的学生愿意讲错时马上被纠正,可见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现状的突出表现为:口语学习缺乏趣味和动力、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与鼓励,希望有更好的口语学习环境与更多的学习方式。2、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并认为学生们只要把笔记做好、多做些题就有可能考出好成绩。但我校“小班化”教学难以进行,为了讲求课堂效率,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都缺乏应有的锻炼。多数口语表达能力不高的学都是在思维到语言的转换阶段和表达阶段出现了阻碍,一些零碎的片断在学生的大脑中难快速准确的变成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 目前的口语课堂教学基本上教师主宰一切,学生从课本或录音机中吸收语言,并在教师指导下重复这些语言或进行操练,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语法规则、分析课文为中心,28.2%的教师仍用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学生仅充当教学过程的客体,相互交流很少。这一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机会,压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心理问题。 一部分学生存在的性格缺陷,如过于内向、羞怯等,也阻碍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自卑,他们容易出现退缩行为,而因为退缩又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得不到锻炼的表达能力又加剧其自卑感,造成恶性循环。

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掌握汉语语音语调的方法。 学好汉语,正确的语音、语调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个门面,装点着每个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形象。语音还和单词的拼写、词义的理解、思想的表达、甚至语法都有紧密的关系。一个人语音、语调不好,不仅自己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话自己往往也听不懂。许多人更因为学习汉语初期没有很好地过语音关,结果越学越不敢开口,最后成了“哑巴汉语”。

(1)个人单练: 个人单独练习汉语语音、语调可采取模仿操练。选定一种有声资料进行模仿,形式不拘,可用录音机和随身听,也可利用电脑、语言复读机、MP3进行反复练习,如跟读、重复、录音、正音等。基础阶段可对着镜子练,注意口形、开口幅度和舌位,宁可夸张一点,不可随便马虎。

(2)双人对练: 找一个同伴进行汉语语音、语调对练,可跟读,也可诵读。这样就有了听众,营造了一个小语言环境,可以马上得到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也增加了练习的乐趣。我校采用了“一对一”民汉师生互帮互学活动效果很好。

(3)群体练习: 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完成交际任务。口语表达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练习是练习语音、语调的高级形式,有助于消除在众人面前羞于开口或难以开口的紧张心理,实现正常发挥。在这种练习中,我校采用了朗读竞赛、歌咏比赛等形式。

2、对话是练口语最有效的方法。 对话是最真实的口语交际行为,对话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并不特别在乎对方说话是否符合语法,遣词造句是否得体。对话时,讲话者可以及时获得听者的反馈。从反馈中,及时了解自己讲话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讲话方式和策略。在会话中,学习者可以练习各种口语交际策略,最后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自发的语言能力。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训练途径。 有效地说话不仅涉及我们使用的词汇,而且包括我们说话的方式、语调、脸部表情、姿势和动作。《沉默的信息》一书的作者梅尔比亚指出:“人们在说话时所表达的内容只有7%有赖于词汇,38%依靠声调,另外55%则是依赖我们脸部表情及身体语言”。因此,要提高说话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途径和方法。

(1)习惯训练: 汉语拼音是学讲普通话的基础和工具,初一新生在这方面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在新生入学后头两周进行汉语拼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要求每个学生会认读、会写声韵母表、字母表,发音要准确,对一些易混淆的音节要进行辨析,拼音规则要求熟练掌握。复习后进行检测,发动优秀的同学帮助达不到要求的同学,一定时间后老师再进行逐个检查过关。这样务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汉语拼音,为开展说话训练扫除语音知识的障碍打好基础。我们应做一些硬性规定,即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一律使用普通话。说不好没关系,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并把这些规定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积极营造说汉语的氛围。这样,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说汉语的习惯。

(2)朗读训练: 朗读,就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有感情有技巧的读书,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准确、鲜明、生动感人。它的特点是口语化、艺术化和有针对性。朗读要口语化,并不等同于日常说话,因为朗读还要艺术的运用语言技巧,用有声语言再创造书面语言中的艺术形象,使听众得到艺术享受或更加明晰的信息。朗读还要讲针对性,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效果,就要求不同的朗读。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课文,可以丰富词汇,熟悉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3)复述训练: 复述,就是把读到的或听到的别人的甚至是自己的文字或者语音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整理,重新讲述出来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是一种基本的、用途广泛的表达方式。复述不是背诵,所以不要求一字不差。复述也不是朗诵,不能照本宣科。复述的根本性质是模仿,是对现成材料的重复。要依照又要脱开给定的材料把意思表达出来,这对于培养语感、熟悉语境、积累词汇、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书面表达的条理性都有极大的作用,是听、说、读、写几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活动。复述训练要求较强的阅读、听辨能力,还要求较强的记忆、想象能力。如果我们能在复述训练上下较多功夫,一定能带动以上所述能力的增强。

下一篇:中职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上一篇:一年级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