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何提高孩子看图说话的能力

更新:2024-10-16 11:27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如何提高孩子看图说话的能力

带孩子去做他最喜欢的活动, 再拍成照片, 选几张有顺序意义的, 请他排好再自行说明. 如果要孩子多练习, 可以记录, 每次再加点新的. 如果孩子力有不足, 可以判断他是不懂因果逻辑, 还是语言表达问题. 只要问题澄清, 就可以针对问题修正. 语言表达不够好, 你可以提供一些范例, 把结构的精神用在其中. (我们的孩子语言表达可能是能力中最差的) 当孩子已会基本表述后, 你可以藉问问题使他加入更丰富的内容.

二、怎样训练孩子看图说话的能力?

如果已经上学的,你就让孩子给你讲他学过的课文。如果没上学,你就给孩子讲故事---最好不照书上念。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

看图说话一个是说,一个是故事。说是要平时练的。编故事时大人别限制孩子的思路,不管他编的你能不能接受,一定要努力跟孩子的思路走。孩子只要敢于有自己的想法,语文数学还有其他的什么也不愁。

别把大人的标准给孩子,这样孩子才敢说敢讲。

三、一年级小孩如何学好看图说话

一年级看图说话训练:什么时候 谁 在哪里 干什么。

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认识图画上的人物以及他们在干什么。

其次,根据“什么时候 谁 在哪里 干什么”句式进行训练。

最后将整个画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故事,讲一讲这个故事。

讲故事也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其一:只要讲清楚谁在干什么就行。

其二:通过想象,使真个故事显得饱满,生动有趣。

四、如何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看图说话、看图写作文是许多孩子学习“木桶”中的一块短板。如何提升孩子这一方面的能力,使这块短板变长呢?我想,这是许多父母渴望得到帮助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升父母的看图说话(写话)的能力,也就是父母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水平;

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启发孩子对看图说话(写话)的理解。比如说,如何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图片所给的信息元素(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通过图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地了解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这个故事(事件)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它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迪(思考)?

事实上,一个孩子能不能交出高质量的看图说话(写话)的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语言质量和逻辑思维水平。因为父母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当然,我们可以把孩子送到专门的训练机构,可以花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或学校。遗憾的是,总是有许多孩子收获甚微。

五、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及范例

看图写话是培养、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如何指导孩子们写好看图写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一年级孩子们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老师、家长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孩子们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孩子们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1、仔细观察,判定时间。

时间的判定需要孩子们把图片内容提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综合分析。要想判定图片的时间,需要让孩子们首先明确什么图像能代表时间,这要有一个生活的积累。举例说明:图片上的孩子躺在床上睡着了,孩子们自然想到时间是晚上;遍地的积雪,打雪仗的孩子可以反馈给我们冬日的信息。特殊的时间可以从图片的提示加以具体判断。

2、地点和人物的观察。

地点的发现一般来讲比较直观甚至一目了然,地点判断也得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特殊的地点判断也要求孩子多方考虑,再下定论。在时间地点基本得到明确后就要观察人物了,这是观察重点。人物身份的观察可从年龄、衣着、动作、行为等方面统一考虑,喜、怒、哀、乐的表现能一目了然,人物的外在表现与周围环境只要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是不难判断的。

3、事情的观察分析。

图上的人物动作,表情一般能比较直观反映出画面人物在做什么?在怎样做?在事情的观察上需要孩子们有极大想像空间,叙事要完整有连续性和必然性,从最初的训练出发要培养孩子们写完整话的习惯。这对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比较准确地全面地观察画面以后,要进一步培养他们有步骤地、按一定顺序来观察画面的能力。就顺序来说:在低年级指的是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方位顺序指的就是高低、左右、前后、里外四组。注意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

二、展开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家长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孩子们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孩子们的想象自由驰骋。要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尽量让孩子们创新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说写结合 培养孩子们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是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让孩子们充分观察图画,思考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在看图写话前,首先指导孩子们看好图,说好话。注意遵循看——想——说这一顺序,在孩子们明确图意要求后,让孩子们说说图画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抓住重点,尤其是针对图中想象部分的描述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当孩子在家中口述内容时,说得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家长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促使他们说话水平的提高。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表达完整后,再浏览这样做既可以使大家互相交流对图的理解,相互填补彼此头脑中的空白,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就是在孩子们说得基础上,把说得内容写出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几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孩子们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我要求孩子们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当然,要针对孩子们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孩子们写话兴趣。

四、引导孩子们课外阅读,为写话打基础

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也认为,那些爱听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为此,在平时,家长要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并鼓励他们自己讲故事。为了扩大阅读面,家长还要推荐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书,如:童话、寓言、儿歌、谜语、儿童漫画、中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古诗等。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在阅读时,认认生字,划划优美词句,并鼓励记下来,让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能促使孩子们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英语想说就说系列·交际英语会话王内容简介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