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写作能力

更新:2024-10-07 14:28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写作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如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养成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简单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清晰而流利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最美语言,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给学生平时积累语言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口语交际课时,一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只有几个学生能说会道,踊跃发言。有的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词不达意,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有的乐意发言的,也是只言片语不能完整的讲一段话,这都反应出了学生平时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古人云“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累,仅仅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文章,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课外书,阅读过后能进行简单的复述,并且能说出自己喜欢那些段落或者喜欢那些词语,这样就可以做到在阅读中积累。同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在平时的交流中,优异捕捉学生不经意间表达出的好词佳句,适时地表扬激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继续积累的兴趣。

二、抓住课堂进行渗透说话训练

每个单元中间安排的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在上新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敢说”,在师生的互动之中充分提升交际能力。

1、图文结合,大胆想象“说”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图画,这就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给说话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语言的闸门,无拘无束地交流,畅享交流的快乐,从而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2、创设情境,尽情表演“说”

教学诗歌、古诗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歌类、古诗类的文章画成一幅简单的图画,改写成优美一段句子,并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将文字说得生动、具体。教学有大量插图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插图处进行仔细观察,将这幅插图说得详细具体。教学语句含义深刻的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教学童话、寓言故事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了课文中的内容,也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内容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 口语教学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本文通过分析交际能力的本质提出了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进行口语教学的策略方法。 关键字: 大学英语 口语 教学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和信息交流工具, 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 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界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独立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多向思维能力, 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外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从1999 年5 月起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 旨在促进学生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口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交际能力概述 大纲明确提出: 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是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 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的一种修正。Hymes 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点: ( 1) 可能性, 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并在形式上成为可能, 相当于语言能力。( 2) 可行性, 即某种语言在实践中的可实施程度, 相当于语言的可接受性。( 3) 适当性, 即语言在特定环境中是否得体。( 4) 现实性, 即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在此基础上, 语言学家Canale 和Swain把交际能力概括为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 1) 语言功能, 也称为语法功能, 指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能力。( 2) 社会语言能力, 即关于如何使语言运用得体的语用知识。( 3) 语篇能力或话语能力, 即组织连贯的话语而不是独立的句子的能力。( 4) 筹划会话能力, 即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 不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还在于他能否恰当使用语言。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相结合才完整构成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老师必须从语言本身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1. 直观性: 通常情况下, 进行口语交际的双方是面对面的, 双方都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举止和面部表情得到更多的非语言信息。 2. 及时性: 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 交际双方要及时向对方提供相关信息, 由于受到时间和交际者语言水平的限制, 讲话中容易出现一些用词不当或言不达意的情况。 3. 不可预知性: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 一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难以预料, 特别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这个特点更加突出。 三、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现状一: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各大学都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这导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读、泛读和听力课上。在精读课上, 老师强调语言知识的灌输, 往往偏重语法知识, 语言点, 文章结构和词汇教学, 学生则是忙着做笔记。泛读课上, 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文章后通过做选择题, 问答题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听力课上, 老师放录音, 学生做选择题、判断题、听写题, 接着老师给出答案并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根本无法参与课堂和开口说英语。 现状二: 应试教育的存在和高校对口语教学的重视不足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偏见, 认为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进行口语训练,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 提高了阅读能力, 能看懂外文文献资料就可以了。就是这种错误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四、改进口语教学, 提高交际能力的策略 1. 注重语音知识的传授, 打下坚实的口语基础。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所有语言都是由语音、词位、句法和语篇四大部分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第一特征。只有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人们才能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我们对汉语的学习往往先从拼音入手, 掌握语言有声的方面。学一门外语也同样应从语音入手。只有当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上, 他们在进行口头交际时才有可能做到准确流利。所谓“准确”就是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语法和用词恰当得体。“流利”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英语灵活自如地进行交谈。教师首先应让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明白语音学习的意义,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授课过程中, 对语音知识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对48 个音标的正确发音,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听力、精读课来解释连读、弱读、同化、不完全爆破等语音现象, 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训练发音, 以便学生边学边练逐步纠正发音, 为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打下基础。 2. 扩充词汇量 不少学生由于词汇量不够, 常常在交际过程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或表达法, 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而降低了交际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量用英语授课。教师用不同单词构成的句子讲解课文,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新单词, 揣摩意近词之间的区别、联系, 理解单词或固定搭配的用法特点。这对于学生应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内容都是不无裨益的。 3. 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消除表达障碍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各自的文化, 而作为文化诸要素之一的语言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文化背景。学习语言必须要注重文化差异。文化因素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外语学习者更好的运用语言, 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Floyd 和Carret 认为“外语教师应该是恰当的文化内容的传授者和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促进者。”老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可以通过背景知识介绍、交流个人经验体会、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使学生了解国外风土人情,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反之,如果语言教学中忽视了文化差异, 学生在交流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障碍, 影响交流的有效性。因此,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引入文化知识, 使两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才能消除学生的表达障碍, 提高口语交流水平。 4. 通过阅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许国璋先生说过:“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 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大量的阅读, 广泛而深入地接触英语语言的实际, 想像虚拟的语言环境, 不断接受新语言材料的刺激, 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积累各种语言信息, 与人交谈时才有可能应答自如。Krashen 认为: 输入必须是一种可理解的输入。这种可理解的输入应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并且反复出现。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文章篇幅不宜过长, 难度不应太大, 生词量控制在总词量的3%- 5%, 以便学生在复习、巩固大量已知语言材料的同时吸收、掌握部分刚刚了解的内容, 并自然地建构其个体语言体系。( 2) 阅读材料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应涉及到新闻报道、名人介绍、风土人情、科普知识、文艺作品、民间传说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而且在交流中运用得当,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听说结合, 以听促说 根据Krashen 的第二语言系的理论, 在有大量语言输入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得到语言输出。因此要提高输出口语能力, 就必须把语言输入放在首位。中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外, 缺少习得汉语那样的自然环境, 要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 仅靠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 获取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 通过大脑系统的加工处理, 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材料, 才能更熟练的运用外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心理学认为, 说与写是在听和读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级语言能力。听是理解, 说是表达。听是说的基础, 说是听得提高。听和说相辅相成, 所以口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听力理解。先听后说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正确的语言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熟悉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从而增强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一方面听为说做准备,只有听懂了才可能有说的欲望; 另一方面说又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 正确地领会和理解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前提, 是语言生成的基础。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语言生动活泼、口语性强, 内容新颖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复述。听过的内容, 只有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 才能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外语晚会, 组织小组讨论, 放映英语电影、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多维立体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 使学生置身于外语学习的海洋, 在海洋中自己学会游泳。 6. 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环境 语言习得理论理论指出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的掌握母语的。而外语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意识的进行的。Chomsky 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无需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改正。Krashen 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化, 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认为, 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一是自然环境, 学习者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 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二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 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所以Krashen 进一步指出, 外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 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与运用目标语, 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这种语言。语言学家Little Wood 指出“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 越频繁, 自然环境学习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也就越模糊。”教师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场所, 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交际活动中, 使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下一篇:如何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上一篇:eec英语和新概念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