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个人简介
张莉个人简介
张莉,女,出生于1975年,1995年从贵州民族学院专科毕业,之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于2002年获得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文凭。自1995年起,她投身教育事业,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岗位上,张莉经历了从普通教师到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语文教研组长、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组成员、教科室成员以及学校语文骨干教师的角色转变,她的辛勤努力多次受到市、区、校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1998年,她被评为“贵阳铁路分局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1999年荣获“成都铁路局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在教学竞赛中,张莉表现突出,2001年在贵州省第二届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摘得一等奖。2003年,她被评为“贵铁分局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并在2004年被六盘水市教育局任命为“小学语文课改示范课教师”,曾赴多地进行送教下乡活动。2008年,她又成为了“六盘水市小学语文技能大赛评委”,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卓有成效,培养出众多在省、市、区级竞赛中获奖的学生。
在科研方面,张莉勇于探索,主持的两个课题“小学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和“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分别获得“2005年贵州省基础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成果鉴定一等奖”。她的论文多篇获奖,如《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获得全国基础教育论文一等奖,发表在《贵州教育科研》2005年第3期,其他论文如《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也在教学反思比赛中脱颖而出,发表在《六盘水教育》2005年第2期。
在培养学生方面,张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乐学、会学,她的学生在第27届“成功少年”杯全国作文大赛和第五届“1+1”全国小学生读写大赛中表现出色,多人获奖,张莉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奖”。作为贵州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第二届委员会会员和六盘水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张莉在教育领域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扩展资料
张莉,87版《红楼梦》薛宝钗扮演者,四川成都人,现在加拿大从事房地产开发。
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扩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的说话能力。今后踏入社会的学生,求职应聘、交朋结友、探讨问题、洽谈生意等,无不与口语交际能力有关!所以,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圣陶先生曾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古文合言之。”口语,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目前课堂上进行的一些口语训练,也只是使学生只会在静态的语境中“自说自话”,一旦遇到动态的交际语境,便心慌口讷,无法应对。这严重制约和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有必要分析原因,寻求对策,研究并运用创造性的教法以改变现状。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能力;对不同对象的说服能力,以及面对复杂情况应付各种对手的答辩能力。展有关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就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之偏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孩子走上社会之后的学习,工作,交流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内涵,策略,方法途径,为落实《语文课程标注》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供典型的案例。
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依据。因为“口头表达”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就凸现了出来,而现在不少学生之所以口头表达出现欠缺不是因为不会说而是因为不敢说,所以激励手段的应用也尤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内涵,策略,方法途径,为落实《语文课程标注》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供典型的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操作策略研究
3、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4、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内涵特征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本课题研究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 实施研究阶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调查小学语文课
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3、总结、结题阶段: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程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总体上存在着的“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树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理念,面向学生长远的发展,强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研究论文。主要阐述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特征和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2、 研究案例。主要通过反思总结,撰写反映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的典型案例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