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更新:2024-09-29 02:28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扩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的说话能力。今后踏入社会的学生,求职应聘、交朋结友、探讨问题、洽谈生意等,无不与口语交际能力有关!所以,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圣陶先生曾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古文合言之。”口语,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目前课堂上进行的一些口语训练,也只是使学生只会在静态的语境中“自说自话”,一旦遇到动态的交际语境,便心慌口讷,无法应对。这严重制约和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有必要分析原因,寻求对策,研究并运用创造性的教法以改变现状。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能力;对不同对象的说服能力,以及面对复杂情况应付各种对手的答辩能力。展有关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就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之偏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孩子走上社会之后的学习,工作,交流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内涵,策略,方法途径,为落实《语文课程标注》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供典型的案例。

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依据。因为“口头表达”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就凸现了出来,而现在不少学生之所以口头表达出现欠缺不是因为不会说而是因为不敢说,所以激励手段的应用也尤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内涵,策略,方法途径,为落实《语文课程标注》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供典型的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及操作策略研究

3、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4、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内涵特征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本课题研究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 实施研究阶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调查小学语文课

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3、总结、结题阶段: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程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总体上存在着的“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树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理念,面向学生长远的发展,强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研究论文。主要阐述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特征和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2、 研究案例。主要通过反思总结,撰写反映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的典型案例2—3个。

如何更好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据的份量越来越重,而小学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的主导行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如何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实效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得要“听、说、读、写、演”样样精通才行。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自己首先要成为“说话高手”、“交际能手”、“语言大师”、“写作人才”。如果一位语文老师能在课堂上常常妙语连珠,有着精炼的教学语言,下课后能与学生得体地交流沟通,那么学生也会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口语交流习惯;反之,如果老师自身语文素养不够,没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仅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那学生们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了。

二、让学生养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的良好习惯

每年九月份全国上下就会举行推广普通话活动,学生们能用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是每一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愿望,而目前在一些乡村学校,老师学生在课外交流基本上都是用方言。为了让班上的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利用日常地学习、生活交流来训练他们的口语交际,我坚持在课外也跟学生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并不习惯,并且在交流的时候经常闹笑话,用普通话说出方言里的词汇,有时又会有语法上的错误,比如“把桌面拣好”(把桌面收拾好)、“老师,我走先了”(老师,我先走了)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用普通话耐心地纠正,时间长了,学生们就能很自然地和我用普通话交流了,“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越来越少。当他们能和我顺畅交流后,我又鼓励他们在同学之间用普通话交流,并在学习园地贴上“请说普通话”的标语。现在,全班同学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的口语交流,普通话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三、将口语交际教学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仅依靠每周一次口语交际课或者只注重每个语文百花园里的口语交际训练模块就能取得实效。语文教学是多元化的,可以将各个训练模块互相贯穿融合进行教学。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都有必要穿插口语交际训练,把握好教学契机的动态生成。在一次给学生们讲解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桂林山水》“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绿啊……”和“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个排比句的时候,除了让他们自己朗读体会桂林山水外,还给他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说话训练。因为学生生活的地方风很大是远近闻名的,所以我出了一个引子:“家乡的风真大啊, ”,让学生自己把后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他们一看这个题目,觉得实在太“贴心”了,从小生活在这里,冬天里的狂风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于是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家乡的风真大啊,小树的根都被它拔起来了”、“家乡的风真猛啊,晚上听见的风声就像狮子在吼”、“家乡的风真大啊,屋顶的瓦片都被它掀起来了”……而且平时不怎么敢主动举手的同学都高高举着小手,惟恐自己心中想好的那个比喻句或者夸张句被别人说出来了。还有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提到了很多鸟儿在茂盛的大榕树上做巢,从而形成了一个“鸟的天堂”。而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正好有一棵非常大的大樟树,下课后大樟树下就是孩子们游戏的场所。我便抓住这个特点进行提问:“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大樟树却不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你们希望大樟树也成为鸟的天堂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刚刚被课文里提到的景象吸引了,已经对“鸟的天堂”非常感兴趣,而我提到的又正好是他们每天熟悉的地方,所以又引发了一场精彩的发言:有的同学提到了环保问题——爱护动物,爱护鸟类;有的同学则提出使大樟树也成为“鸟的天堂“的点子;有的同学说曾经看到过有鸟儿飞进树冠里,但是太茂盛没有看见鸟巢在哪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同学们似乎都没有任何顾虑,轻松地畅所欲言起来了。

在每一课教案中设计几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其自然地与课文内容有机衔接,可以是导入课文前,也可以是课程结束后,或者在讲完重点内容时,这样一来不但能让课文更加生动,口语交际训练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以设计很简单但是又特别有话题的题材, 能“融合”就好,不要花过多时间,并要懂得适时收放,否则会影响正常教学而得不偿失了。

四、巧妙引导,打开学生的“话闸子”

在一次讨论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三的“能说会道”里的话题——夸夸同学的闪光点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或许是平时我在班上也经常表扬学生,所以他们说的其他同学的“闪光点”的时候,一般都是我所表扬过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还是我的原话,似乎没有真正体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于是我迅速调整“战略”,引导他们就同学的“闪光点”举出实例,并且问:“他们还有没有老师都不太清楚的‘闪光点’呀?”这样学生又有了新一轮发言,这次发言的重点不再是“谁有什么样的闪光点”了,而是“为什么说他具备这个闪光点”。比如说小华说豪豪乐于助人,竟然在课堂上连续举出了三个乐于助人的事例;小庆说晓芸好强,不但说出了晓芸好强的原因,还说了自己对晓芸由嫉妒到敬佩的态度转变。如果不用心引导,打开学生的“话闸子” 的话,这一堂课就不可能有这么精彩了。

五、做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的过渡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六的“笔下生辉”作文要求是写一篇关于“未来的笔”的想象作文,而在“能说会道”里说话内容就是“笔的演变”,虽然内容衔接很好,但是要把说话内容恰当地用书面表达出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还要把握“想象作文”的尺度,所以在上这一课时,我提出了“你认为想象作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和“未来的笔会具备哪些功能”的问题。学生能够说出想象作文要有丰富想象力,但是很少有学生能把握“合理想象”,这时老师就得在一旁提示了;至于未来的笔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已经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说过了,这时再说的时候就应该提高要求,让学生说得更有条理更富有逻辑性。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好,写作能力应该不会很差,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好好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在写作课中,要让学生自己审题,并且在课堂上讲出来,因为审题一直都是小学生的一个大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的方式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后,再针对他们所理解出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点拨,增加感性、理性或逻辑性,从而实现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的良好过渡,让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不断加深。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语文教师在重视自身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堂语文课里、口语交际训练专题和写作课前的口语训练等方面精心设计好口语交际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使得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要渗透到每个“面”,点面结合,从而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德语一般几年学会?一般的,能够和德国人交流的程度要几年?一般情况下。 上一篇:《打电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