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特征
解答:
4—5岁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4岁以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4—5岁的心理发展比3—4岁迅速得多,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活泼好动
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幼儿不停地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幼儿安静地坐着,过不了多久,幼儿就有疲劳表现,不断地打呵欠,伸懒腰,他们就会动动手,踢踢脚,做各种小动作。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地跑跑跳跳,却不感到疲倦。
幼儿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新鲜的东西,总是要伸手去拿或摸,能够放到嘴里的,总是要放到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把东西放在耳朵边听听,或者凑过鼻子去闻闻,不停地积极运用他的各种感觉器官。
幼儿好动,是和他身体发育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就会使有关肌肉群负担过重。各种活动交替,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驰。活动还可使骨骼肌肉系统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得到更多的营养。另外,活动主要是依靠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调节,幼儿大脑的成熟程度不足,兴奋过程的活动胜于抵制过程。因此,不能长时间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得抑制状态。
二、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理解成人的语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有些事情大人以为孩子听懂了,其实他理解的,完全不是大人原来的意思。比如老师教幼儿念儿歌,其中有一句话是:“一滴水,不起眼`````”意思是说一滴水虽然显得很少,但很宝贵,孩子们都跟着背诵。
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不仅反映在中班幼儿的思维活动中,也反映在记忆、注意等各种认识活动中,还表现在儿童的语言活动中。幼儿容易注意具体的形象,而较难对抽象的讲述集中注意,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幼儿的讲述,以情景性语言为主,说明他在讲述时头脑中出现一幕幕生动的情景。
三、开始接受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4岁以后的幼儿对于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出现最初的责任感。小班幼儿完成值日生任务常常还是出于对完成任务过程(如分发用具)的兴趣,或对所用物品的兴趣(值日生系上围裙)。中班幼儿开始理解到值日工作是自己的任务,对自己或别人完成任务的质量开始有了一定要求。
4岁以后儿童之所以能接受任务,和他的思维的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由于思维的发展,他的理解力增强,能够理解任务的意义。由于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行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
四、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因为游戏很具体,有角色,有人物,有实际的玩具和其它材料,还有实际行动。游戏的要求又不象上课或劳动那么严格,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活动,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时按自己的意愿休息或改变动作。在游戏中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物体的性能,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可见,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伴关系开始冲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当然,这时的同伴关系还只是最初级的,结伴对象很不稳定,成人的影响仍然远远大于小朋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