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的疏导心理压力 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压力
面对疫情的疏导心理压力 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压力
疫情的来临,使许多年轻人都无业了,所以压力也变大了,一起来看看面对疫情的疏导心理压力以及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压力。
一、面对疫情的疏导心理压力
(1)口头倾诉。如果有不舒服的情绪,找家人或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朋友聊聊心中的想法及感受,接受更积极的影响;
(2)书面表达。也可以拿出纸张,将不舒服的想法及感受写出。
(3)分散注意力。在家适当做运动,例如打太极、练瑜伽、泡澡、足疗、深呼吸等,都可起到安抚焦虑、愤怒、紧张、沮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释放压力。
4.饮食调整
有条件时,多食用香蕉、奇异果、橙子、苹果等水果,通过饮食调整帮助转化心情,增加抵抗力。
5.保证休息
过度紧张的情绪会消耗很多机体的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非常重要,必要时利用一点助眠的药物,提高睡眠质量,非常有利于保持应有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
二、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压力
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状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疫情发生以后,短期内出现一系列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如焦虑不安、失眠、容易做噩梦、被强大的无力感所笼罩等等。并且灾难的走向常常不可预测,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和无望。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恐慌感,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改变现状。
首先,为了减少这种焦虑和无望,较好的方式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状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每天坚持家庭成员一人出门,出门必戴口罩;勤洗手勤换衣;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等等。
当我们不在过分关注外部世界、回归自己的时候,这种恐慌感自然而然就会减轻。如果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会遵守规则、做好自己,相信疫情一定会很快结束,正常的生活很快会如期而至。
三、如何做心理辅导
1、适度获取信息,优化应对方式:疫情牵动着我们的心,了解疫情变化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获得掌控感。但如果注意力一直在手机、电视不断推送的信息上,不但扰乱正常的生活节奏,还会带来心理恐慌,因为处于焦虑之中的我们更容易关注负性信息。建议通过官方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学习科学知识,主动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少出门等个人防护措施。可以利用网络找到一些冥想、轻音乐、正念训练的音频,这些都有助于你缓解焦虑。
2、规律生活作息,增强心理免疫:保持正常的作息,吃好三餐,多喝水,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增强免疫力。安排好生活内容,有计划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在家办公和学习、做家务等。自己掌握生活节奏,每天学一点东西,追求内心充实。在必要的防护下,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免疫力,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3、尝试既往经验,激发内在力量:回想自己以往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或挑战,思考当时是如何成功应对的,是否有一些策略可以应用到现在,比如听音乐、阅读、画画、冥想、厨艺、运动……或者是一些想法和信念,调动内在资源,增进积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
4、接纳疫情现实,接纳负性情绪:疫情当前,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负性情绪。要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告诉自己这是面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的反应,要允许它们存在,不自责,也不指责和抱怨他人;也要理解它们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程度会逐渐减轻的。其实,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提高人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压力不可怕,我们要学会疏导疫情带给自己的压力,从而转化为动力,这样会使你整个人轻松不少呢!
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建议1:
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建议2:
做好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沟通,充分了解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国外疫情形势发展也可能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建议3:
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建议4:
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
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