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祛湿的三个基本方法。只关注湿,是很难达到祛湿目标的

更新:2024-07-05 08:05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中医祛湿的三个基本方法。只关注湿,是很难达到祛湿目标的

湿是中医外感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种,相比较而言,湿的治疗是最难的。

湿邪大体可以理解为人体内多余的水,而成人体重的65%为水,正常的水和湿邪胶漆一体,敌我难分。即使药证一致,药量偏小,则难以根除,药量过重,则容易损伤正气。

湿邪的危害,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困遏脾阳。脾阳不振,脾脏的运化功能下降,中医称之为“湿困脾土”,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脾虚。

脾虚不运,会有很多表现形式:轻则停而生湿,重则聚而成饮,凝而成痰,积而成水。

在外可表现为疮疡、红肿、湿疹;

在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满闷恶心;

在上可表现为头重如裹,咳逆眩晕;

在下可表现为大便黏腻或泄泻、妇科带下等症。

而观察舌象也能非常直观的诊断出“湿”的程度和表现。体质偏湿时,舌体多胖大,颜色多暗淡或暗紫,舌苔多黏腻润滑。

凡此种种表现,都属于湿证。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于湿的治疗, 健脾、温肺、益肾等法合用,才能治本,这其中 最关键的是脾胃的调理。

治湿之法,古人多有论述。最常见的治湿之法为:通、化、渗三法。

根据季节、地域的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湿的表现也是不断变化的。

一、通, 乃温通或流通的意思。湿性重浊,最易阻遏气机,所以湿的治疗和调理在于宣通三焦气机,关键就是调理脾胃之升降。

二、化, 在祛湿的过程中要注意湿邪之转化。

湿分为湿热和寒湿,水性阴柔,变化迅速。用药不当,或用药过量,都出使湿出现截然相反的病症反应。

寒湿要使用温化的方法,但过量使用温热药物,可能会出现过燥伤阴而化热。

湿热要使用清化的方法,但过量使用寒凉药物,可能会出现湿邪凝滞或过伤脾阳而寒化。

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湿方法和药物,要咨询专业中医人士,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专业的诊断才可以。采用道听途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过程和效果难以把控,还有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三、渗, 指淡渗或苦渗之品引湿下行,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要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汗液,一是通过小便。

通过排汗的方式排湿,主要是通过适当的运动、 体育 锻炼。

通过利小便的方式排湿,则要通过饮食调整和中医药治疗。

湿存在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还多和病邪共同出现,所以湿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容易辨别,有时则只能专业人士才能辨别其性质和程度了。

比如身体乏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饭后嗜睡、舌体胖大淡嫩等都是很常见的湿邪困脾的症状,通过健脾、醒脾、益气的方法就能有效的祛除湿邪,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为香砂六君丸。

很多时候湿的表现是很隐晦的。

比如常见的一种疾病:便秘。 便秘的治疗一般都采用下法,或攻下、或润下、或温下,或用导法。

在工作中碰到的很多便秘是并不适合用以上方法的,比如在老年人便秘中很常见的表现为只是便头干的便秘。很多时候这种便秘也是湿邪壅盛,阻于大肠,影响三焦气机而导致的。

便秘被很多人认为是上火,所以一旦便秘,便会使用三黄片、芦荟胶囊等清热通便的药物,短期内使用很有效,但长期应用,则会伤害脾胃功能,使便秘症状逐渐加重而更加难以治疗。

类似的便秘应该采用温化湿浊、宣通气机的方法,循序渐进。如枳实导滞丸、保和丸、香砂六君丸等药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同便秘的治疗一样,治湿不能只着眼于湿,而要根据发病原因,具体表现、个人体质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才可。没有整体观念,只着重于湿,反而是很难达到祛湿的目标的。

老中医祛湿15种配方

1.苍术祛湿汤

药物组成:苍术、白术、陈皮、甘草、生姜、黄芩、荆芥、桔梗、大枣。

功效:消除体内湿气,活血祛风,止痛解毒。

适用症状:四肢湿重,头晕身困,胸闷咳嗽,痰多口干,腹胀便溏,小便不利等湿气症状。

2.陈李济湿汤

药物组成:陈皮、枸杞、山药、茯苓、泽泻、木通、黄芩、生甘草。

功效:疏通经络,排除湿气,并可改善尿路疾病症状。

适用症状:腰膝酸软,大小便失禁,身体浮肿,面色黄乌等湿气及尿路疾病症状。

3.硬发汤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蒲黄、羌活、桂枝、白术、苍术、陈皮。

功效:祛风除湿,改善关节疼痛。

适用症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关节肿痛等湿气及风湿病症状。

4.四物汤

药物组成: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滋补气血,强身健体,有助于排除湿气。

适用症状:虚弱乏力,脾胃虚弱,内分泌紊乱等症状。

5.姜附汤

药物组成:干姜、附子、细辛、白芍、甘草。

功效:补益阳气,祛除湿气,活血止痛。

适用症状:四肢冰冷,疲乏无力,胸闷腹胀,头痛身重等湿气症状。

6.正气散

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陈皮、枸杞、桂枝、茯苓、生姜、甘草。

功效:补气健脾,祛除湿气。

适用症状:脾虚湿重,四肢浮肿,脾胃虚弱等症状。

7.柴芩汤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疏肝理气,祛除湿气,平缓不安情绪。

适用症状:脾胃气虚,情绪不稳,胸胁不适,饮食口干,胃痛等症状。

8.草果汤

药物组成:草果、瞿麦、川楝子、白芥子、葛根等。

功效:降湿去血瘀,祛痰利咽。

适用症状: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痰多胸闷,口苦口臭等湿气症状。

9.十全大补汤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熟地、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甘草。

功效:补气健脾,强身健体,祛湿排毒。

适用症状:身体虚弱,失眠多梦,体质差等症状。

10.当归芍药散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甘草、川芎、白术,生姜。

功效:益气补血,调理月经,缓解经前综合症糖尿病。

适用症状:月经不调,经期疼痛,血量过多或过少,情绪低落等症状。

11.石菖蒲汤

药物组成:石菖蒲、干姜、茯苓、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改善关节疼痛。

适用症状:肩颈痛,头痛,面色苍白,水肿等症状。

12.黑豆汤

药物组成:黑豆。

功效:滋阴补肾,排除体内湿气。

适用症状:产后水肿,浮肿乏力,体质虚弱等症状。

13.红豆汤

药物组成:红豆、小米、冰糖。

功效:利尿祛湿,调理肠胃功能。

适用症状:体内湿气重,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14.茶树菇汤

药物组成:茶树菇、金针菇、红枣、生姜。

功效:清热祛湿,调理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力。

适用症状:体内湿气重,胃病,肠胃不适等症状。

15.甜薯汤

药物组成:甜薯、红枣、党参。

功效:补气健脾,祛湿排毒,增强免疫力。

适用症状:湿气症状,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下一篇:什么是肺寒?什么是肺热? 上一篇:用煮好的鸡蛋滚身上蛋黄变黑了是真的有湿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