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怎么应付?
当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为高考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希望金榜题名,能跨入到名牌大学继续深造。然而,激烈的竞争和角逐,不仅表现在知识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心理素质上。每年都有部分考生在残酷的竞争中与美好的愿望失之交臂,这其中包括平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落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主要原因是考前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不能进行充分的自我调整。或者说,没能使自己保稳定的情绪和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才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何才能避免高考中由于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失败?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减轻精神压力面对高考残酷而激烈的竞争,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精神出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是正常的,但压力过大则会大大影响高考成绩。所以要学会自我减压。这就要求首先解除自身过重的思想负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以免达不到目标而失去信心。另外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近期的复习,已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完全可以从容地参加高考。如果感觉压力确实比较大,建议考生也可以考虑参加每年一度的成人高考,当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考取文凭,而是高考前的“练兵”,通过参加各种“练兵”来平和自己面对大考的心态,缓和自己的心里压力,最终做到在真正的高考当中从容不迫、轻装上阵。只有轻装上阵,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以上介绍的这种“练兵”的方式方法就是那些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的同学的成功经验,建议大家不妨一试。
二、正确评价自己,调好考试动机考试前对自己的学习务必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即使是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考虑是否疑难问题都懂,是否还有任何疏漏的地方。这样才能既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即使是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相信自己能超水平发挥。只要尽力而为,就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了。
三、控制考前情绪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和镇定的情绪。高考来临,如果考生的情绪过于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则十有八九难以发挥平时的学习水平。导致精神涣散的原因很多,如缺乏考试动机,心境不佳,心理低潮和疾病等。要使自己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的一个有效办法是:良好的心理准备,科学地运用时间,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加强体育锻炼,注重睡眠质量,这样很快就能克服精神涣散。
四、进入考场前的准备工作 1.净化头脑,理顺思路在临考前应及时将应试的那门功课提纲挈领地在自己的脑中回顾一遍,形成一个大致有序的知识网络。以后再也不必反复去想,尽量地放松身心:听听音乐,赏赏花草,或到户外散散步。如果此时再闭门冥思苦读,开夜车,会导致精疲力竭,得不偿失。所以不要在拼命地去背单词、看笔记、读课文,死记硬背学科知识,其效果并不好。根据经验,在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和兴奋时,试图往头脑中硬塞的知识是记不住的,只能引起相反的作用。
2.尽快适应环境,提高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前,尽快熟悉考场周围的环境。把自己平时最喜欢,最得心应手的学习用具准备好,包括2B铅笔等。穿上平时最喜欢的衣服和鞋子,创造一个自我熟悉的“小环境”,这样便少了几分陌生,多了几分自信。
五、答卷前心情要放松正式开考前五分钟,监考开始就会分发试卷。据调查,75%的考生在这段时间都会出现心情紧张的现象,即使是平时英语成绩颇佳、基础扎实、自信心强的学生也会产生片刻的怯场。如果这样,不妨环顾一下周围的考生,观察一下那些不怯场的同学的表情,以求得自我安慰,略感坦然。再者,也可全身放松一下,即面部、双肩、双臂、双手、胸肌、双腿自上而下依次放松。也可闭目养神,即微闭双目,慢慢作深呼吸,以增强血氧饱和度,排除杂念,放松思想,稳定情绪。通过以上办法,心情很快就会轻松下来。这时可以把试卷从头到尾很快地浏览一遍。当你发现试题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已学过的知识时,心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恢复平静。
六、从简到难,避难就易原则高考的一个基本策略,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在每一科目上的得分。但是,许多考生有抓高分题,不放过难题的不良习惯,错误地认为先抓到大题目可以得更多的分数,有些考生不忍心丢掉任何分数,在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题目时,也死缠不舍,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最终使会做的题目也没有机会解答。自然,这些考生的成绩往往也令人大失所望。
七、考后有正确的期望心理考后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这是每个考生及其家庭必须的心理保护策略。高考的挑战性在于它的一次性特征。虽然,高考的结果要在考试结束一段时间后才能揭晓,但对于一个特定的考生,高考的结论实际上从高考完结的那一瞬间起就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高考结束后,考生自己和考生家长应了解挫折与期望成反比例关系的道理,适当地向低期望方向调整自己高考结果的期待。这样,当高考结果真的不理想时,就不至于使自己的心理上遭受太大的打击。人们面对巨大失败可能有失望、消沉、绝望等消极的、破坏性的不良情绪反应。这种反应是非理性的,它使人们在已有的失败之上又继续付出不应付出的沉重代价。因此,高考结束后向低期望方向调整心理是一种理性的自我保护策赂。另一方面,期待变得较低时,结果若喜出望外,人们在心理上体验到的成功和喜悦也更大。
考试结束后将期待向低期望方向调整,只是高考应试的最后心理保护策略。在平时,考生需要有较高的成就期望,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任何时候,低期望只适用于做出努力之后,而不适用于做出努力之前。
RS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