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高考后的心理?

更新:2024-06-27 06:49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高考后的心理?

当我第一次登录高考查分网站时,我的心情十分紧张和期待。我对于自己的成绩充满了疑问和不安,但又充满了好奇心。

在输入我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后,网页加载了片刻,然后我的成绩出现了。我首先看到了我的总分数,然后我分别查看了我的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综的成绩。每当我看到一个成绩,我的心就会跳动一下。

在看到我的总分数后,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满足。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考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这让我非常自豪和满足。但是,我也看到我的成绩并不是特别高,这让我有些失望和遗憾。

然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成绩。我认为我的语文成绩还有提高的空间,我的作文得分并不高。数学成绩算是比较稳定的,但我也有一些错误。英语成绩算是比较满意的,但我也有一些部分表现不够好。文综成绩算是比较正常的,但我也有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在总结了自己的成绩后,我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计划。我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打算在暑假期间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也会找一些机会进行实践,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最后,我不禁开始感慨自己的高考经历。高考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它不仅是我高中阶段的总结,也是我未来发展的起点。通过这场考试,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感受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

总的来说,高考查分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它不仅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们深刻认识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的成绩并不是特别高,但我也不会气馁和放弃。相反,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考后的心情怎么整理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造成无谓的压力,而男孩子很可能高估考分,成绩公布后会因失望而造成心理问题。

从希望心理援助中心得到的相关信息,也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在采访中心理专家多次向记者提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专业词语。高考是高中生生活中的一个应激事件,除此之外像亲人故去、失恋、失业等等都是,这些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给当事人造成噩梦、高觉醒、失眠、侵入性回忆等症状,这就说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了。这种障碍最初的表现是否认现实。考生完成考试后,虽然明知自己已经失利,但却不愿承认现实,出现人们常说的“懵”了的木僵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三天左右后,就会转移到下一表现期:愤怒期,恨自己没用、无能,甚至会迁怒于家长没给自己一个好的遗传基因,迁怒于老师没给自己押上题,迁怒于社会的高考制度,一切他所能联系到的,都会被憎恨,情绪激越无法自控。愤怒期过后便是抑郁期,这一时期的考生已经承认了高考失利的现实,而变得抑郁、自闭,不愿见人、不与家人沟通、足不出户。这一时期会持续很长时间。

据了解,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往往是已进入了抑郁期。这一时间如果再不及时地给考生以心理上的疏缓和调节,而一再任之发展甚至还横加埋怨和指责,那么这种心理上的困扰,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一生。

三、后天就高考,心里既紧张,又烦躁,每每想到都有一丝不安闪过 ,总担心自己考不好,又不想和家里人说,该

去年刚考完,现在石河子大学,真没什么紧张的,加油

四、高考后考生的心情怎么培养

创造条件,不仅仅是经济的物质的条件,不仅仅指吃、穿、写字学习设施等,更重要的是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气氛。

第一,尽量不要“每事问”,或“一个劲地催”。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每当孩子回家后就方方面面问个到,诸如今天上那些课啦,考没考试啦,考试成绩和排名啦,考试谁排第一啦,等等。要知道,复习阶段孩子精神很紧张,心情很烦躁,它需要放松。如果一进家门就被询问,他会很不耐烦的。有的孩子有耐性,可能耐住性子克制情绪回答了家长的问题;有的孩子性情急躁,不但不回答,还可能呛家长几句。有的家长受不了这个,认为孩子不敬,家长好心好意为了你学习,你却这样对待家长,便和孩子怄气,或训斥孩子,对孩子的情绪有不良影响。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很自然地和孩子打个招呼,孩子有话要对家长说,家长要细心倾听,以孩子为说话的主动者。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有需要询问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时机。例如,家长要问考试成绩和名次,不直接问,而是从旁入手:“这次考试哪科答得最理想?”“这次考试比上次前进了几位?”“昨天做的题考试都有吗?”这样问是不是更好些。向孩子问话时一定要慎重,要“三思而后问”,避免因问话不当而影响孩子的情绪,临近高考如果因此使孩子情绪低落,几天也缓不过来。

孩子回到家,家长就一个劲儿地催促孩子学习,句句话不离学习,孩子也不愿意听。要给孩子适当的活动自由,在复习计划能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给孩子点儿机动时间,“一个劲儿地催”催得孩子和家长拧上劲儿,只能事与愿违。

第二,不要过度热情,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过分地关心,过度地热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烦情绪。

父母关心孩子是天性,但是拳拳父母之心,父母之爱,表达时机不当,获得的回应不是理想的,有时甚至是令人失望的。孩子回到家,家长嘘寒问暖,从穿戴问到吃喝,从校园问到路途,从教室冷暖问到座位是否合适,从头问到脚,总之,凡是能想到的都要问一问,唯恐有什么不周和遗漏。虽说“礼多人不怪”但是,家长这样问是很多孩子不能接受的。他们会认为家长太唠叨,认为家长把他们看扁了,拿他们当三岁小孩对待。由于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很强,他们不愿父母像母鸡对待小鸡崽儿一样呵护自己,虽然他们也知道家长的好心,但是情绪上还是不愿接受这过度的表达方式。要掌握“度”,过淡,表现不出家长的挚爱深情;过浓,又易使孩子反感,尽心尽力不讨好。家长出于好心,还要讲究方法,把好事办好。

第三,有点业余爱好,适当放松,并要注意饮食卫生。家长应挤出时间和孩子接近些,共同搞点业余活动,适当放松放松。如利用孩子的休息日或傍晚,和孩子一起散散步,聊聊天,陪孩子打打羽毛球、下下棋、听听音乐,或者与孩子做一些童年的游戏,开开玩笑,这个时候,不要再长幼等级森严,而应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玩耍。

平日孩子学习紧张,不妨共进晚餐,谈点轻松的话题,不涉及让人头晕的关于学习和高考的事。

也可以有选择地看看电视,选择那些适合学生看的,能够愉悦身心、有益的节目,如人与自然、第二起跑线、东方时空、实话实说、曲苑杂谈、正大综艺、焦点访谈等等,最好不看那些令人紧张的武打枪战节目,也不要看那些言情的节目。

饮食上注意卫生。不因天气热就贪吃冷饮,不吃不洁食物,防止感冒和拉肚子,以充沛的精力应考。

第四,对待孩子要协调一致。同一件事,不要父亲说这样做,母亲说那么办,使孩子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如家庭学习时间上的安排、学习方法的运用,学校活动的参与,某些事该做不该做,家长之间一定要商量好,口径一致,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给孩子出难题。

第五,让孩子宣泄,解除郁闷与烦躁。孩子在学校时因成绩不理想,因学习难度大,或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误会、摩擦、纠葛而不愉快,孩子回来可能要在家里发泄,或没好声没好气,或摔摔打打,家长不要因此而批评、发火、训斥,要在孩子心情平静后,适当地询问,弄清原因,协助解决。如果孩子不愿说,不要逼问。

女孩子因生理特点有一定的周期性,在一定时期内,即使没谁惹着她,她也无缘由地发火,性情和平常不一样,家长要细心观察,耐心对待,不要一见孩子发火就批评。

第六,防止家庭情绪污染。情绪是能够“传染”的,一个心情沮丧的人,到一个大家都欢乐的环境中,他也会随之欢乐起来的;在一个大家都悲伤的环境中,某一个很高兴的人,也会沉入气氛中,心情悲伤起来。

孩子面临高考,心情必然是急迫的,回到家,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放松和缓解。家长此刻一定要注意,不要造成情绪污染。家长在单位,或是在外边有了不顺心的事、难办的事、上火的事,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如果愁眉不展、生闷气、发脾气等,被孩子看出,无疑是在孩子心急时给孩子添乱,“一人向隅,满座不欢”,所以,进了家门也要满面春风。

第七,家长平日对家务大包大揽是不妥当的,要让孩子做点家务。高考前孩子做点家务也不一定就影响高考成绩。让孩子在做家务中调节生活节奏,体会父母的辛苦,培养以后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凡事由父母替代,孩子会产生一种优越感,“我要高考了,要重点保护”,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下一篇:《大考》里的金和县是真实的吗? 上一篇:高考压力大该怎么解决?